Natterer's Slaty Antshrike
English name:Natterer's Slaty Antshrike
Scientific name:Thamnophilus stictocephalus
【简介】
纳氏蚁鵙(学名:Thamnophilus stictocephalus,英文名:Natterer's Slaty Antshrike)属于雀形目蚁鸟科蚁鵙属,南美洲的特有种。这一物种曾被认为是蓝灰蚁鵙(T. punctatus)的亚种,但后来被独立划分出来。
【外形特征】
纳氏蚁鵙体长约14至15厘米,体重在19至22克之间。雄性具有黑色头部和灰色斑点,拥有一顶黑色的冠羽,背部为黑色和灰色相间的图案。翅膀和覆羽上有黑色基底衬以白色斑点和暗边缘,尾部同样为黑色并带有白色尖端。雌性则拥有肉桂色的冠羽和上体,从红黄色至棕褐色各有差异。翅膀呈暗棕色,覆羽及飞羽边缘带有白色斑点。雌性腹部和下体为淡灰色,喉部、胸部较浅,腹部有白色斑点。
【鸣叫特征】
该物种的叫声是一系列最多可达20个清晰音符组成的简单鸣叫,从慢到快逐渐加速直到结束,伴有颤音。其鸣唱则是一种鼻音般的快节奏音符序列,逐渐加速至连续的颤音,持续时间大约为3至4秒。
【生活习性】
纳氏蚁鵙主要生活在亚马孙雨林南部的过渡落叶森林、白砂森林和半落叶林中,而避开湿润森林,偏爱白砂土壤的林间和森林边缘地带。它们独居或成对活动,并偶尔与跟随蚁群的其他鸟类一起觅食昆虫及其他节肢动物。
【繁殖习性】
关于纳氏蚁鵙的繁殖生态,目前所获取的信息相对有限。
【外型辨识】
雌性纳氏蚁鵙的显著特征在于其肉桂色的头部,区别于蓝灰蚁鵙的仅限头冠与其他部分。同时,其生境区分也是重要的分类依据之一。
【物种区别】
无详细描述。
【保护状况】
根据IUCN评估,纳氏蚁鵙属于无危物种(LC)。
【地理分布】
纳氏蚁鵲分布于巴西的亚马孙盆地南部,位于马德拉河与托坎廷斯河之间,覆盖朗多尼亚州和马托格罗索州的大部。此外,它也存在于玻利维亚的北部分布区域,包括贝尼省和圣克鲁斯省。具体地,该物种已在玻利维亚的Huanchaca山脉被观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