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Crested Tern
English name:Chinese Crested Tern
Scientific name:Thalasseus bernsteini
【简介】
中华凤头燕鸥(Talasseus bernsteini)是全球极度濒危的鸟类,又名黑嘴端凤头燕鸥。主要在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少数岛屿上繁殖,如浙江和福建。这种海鸟体型较小,羽色较淡,外侧初级飞羽颜色更深,头部黑色延伸到喙基部。
【外形特征】
中华凤头燕鸥体长在38至43厘米之间,体重240至320克,翼展约94厘米。繁殖期成鸟,头部呈现出全黑并且配以蓬松的冠羽;飞翔时翅膀呈现黑色与白色对比的显著特征。繁殖期后,头部变为白色,喙尖为橙黄色并带一些黑色。幼鸟如成鸟,但上翅有两条棕色内侧条带。
【生活习性】
中华凤头燕鸥主要以海洋上层的小鱼及幼鱼为食,并在繁殖季节内选择距离繁殖岛屿5公里范围内的水域觅食。它们的迁徙路径显示,可能会前往东南亚地区过冬。繁殖季节通常是从每年的5月至8月,其间其活动主要限于沿海和海上环境。
【鸣叫特征】
原文未提及鸣叫特征,故不输出该标题及内容。
【繁殖习性】
中华凤头燕鸥在大型大凤头燕鸥群落中的小型无人居岛上筑巢。雌雄轮流孵化一枚卵,孵化期为22至28天,雏鸟离巢期为31至35天。据观察记录,有时其繁殖成功率可达100%。
【外型辨识】
中华凤头燕鸥体型较小,羽色较淡,外侧初级飞羽颜色更深,头部黑色延伸到喙基部,喙尖呈橘黄色。飞翔时翅膀呈现黑色与白色对比的显著特征。繁殖期成鸟头部全黑并配以蓬松的冠羽;繁殖期后头部变为白色,喙尖为橙黄色并带一些黑色。
【物种区别】
中华凤头燕鸥和大凤头燕鸥有杂交现象,在2008年之后在中国沿海繁殖地点发现。但原文未提及具体差异描述,故不输出该标题及内容。
【保护状况】
IUCN将中华凤头燕鸥列为极危物种。到2021年,中华凤头燕鸥在中国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全球约有不到50只此类鸟存在,面临的主要威胁包括对鸟蛋的偷猎、栖息地污染与破坏、捕捞活动、人为干扰、工业污染、入侵物种的捕食等。
【地理分布】
中华凤头燕鸥主要在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少数岛屿上繁殖,如浙江和福建。2021年夏季,在福建福建省内某无居民岛记录到中华凤头燕鸥成功繁殖的完整过程,这是在中国范围内首次记录。自2000年起在福建马祖岛确认繁殖地以来,它在多个地点被观察到,包括2016年首次在韩国发现其繁殖。例如,2021年夏秋季,约37只中华凤头燕鸥出现在山东青岛的一个渔港。2022年,福建和厦门地区也有观察到的记录。
【复苏努力】
自2013年以来,在中国浙江的韭山列岛和五峙山列岛展开恢复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种群数量有所增加,为这一珍稀物种的保护带来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