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ham Albatross
English name:Chatham Albatross
Scientific name:Thalassarche eremita
【简介】
查岛信天翁(学名:*Thalassarche eremita*)是鹱形目信天翁科的一种中等体型的鸟类。该物种主要分布于新西兰查塔姆群岛上的岩礁环境,是白顶信天翁的一个提升为独立种的亚种。
【外形特征】
成年的查岛信天翁体重在3.1至4.7公斤之间,身长约为90厘米。它们的头部、脸部、上背部、背部、上翼以及尾巴呈深灰色,翅膀前缘有明显的黑色拇指印记,翼尖黑色。喙呈黄色,颏部和喉部为白色,下喙前端有一个黑色斑点。相比之下,幼鸟的灰色更为广泛,喙为蓝灰色且上下喙尖端均为黑色。
【鸣叫特征】
查岛信天翁一般情况下保持沉默,但在受到威胁或是求偶时会发出尖锐的嗡嗡声或嘶哑的叫声。求偶期间,成鸟会展开尾巴,并发出咕噜声,借此相互吸引。
【生活习性】
查岛信天翁在海洋环境中栖息,偏好大陆架边缘,包括靠近海岸线的区域。在繁殖季节,它们主要集中在查塔姆群岛周边300公里的范围内觅食。夏季及秋季,它们会在水深1000至4500米的海域活动。春季来临,它们会迁徙至南美洲西岸,利用洪堡流进入秘鲁沿海水域。飞行速度可达每小时85公里。
【繁殖习性】
查岛信天翁每年仅有一次繁殖期,通常从8月开始,9月中旬完成筑巢。这个种群的繁殖期一般持续到10月至12月孵化,而幼鸟则在2月至4月期间离巢。单个产下的蛋呈白色,带有红褐色斑点,孵化期为68至72天。一般而言,幼鸟会在第四年返回繁殖地,大约在六岁时达到性成熟。
【外型辨识】
与萨氏信天翁相比,查岛信天翁的喙呈黄色,且肩部的灰色相对更浅。相比新西兰信天翁,查岛信天翁体型较小,且上翼的下缘有宽广的黑色边缘。成鸟和幼鸟的外表相似,但幼鸟头部最暗,喙上呈现黄色。
【保护状况】
查岛信天翁在其IUCN红色名录中被列为易危物种。1985年的一场风暴导致了繁殖区域植被条件恶化,影响了巢穴的稳定性。然而,自1998年起,这些情况已有改善。目前商业捕鱼(尤其是长线捕鱼)和非法猎杀雏鸟是主要威胁,据估计,种群数量目前不超过11,000头。
【地理分布】
查岛信天翁在繁殖季节仅栖息于查塔姆群岛中的位于“The Pyramid”岩礁,而非繁殖期间则会前往南太平洋,覆盖从塔斯马尼亚到智利和秘鲁的广大区域。春季时,它们利用洪堡流迁徙至南美洲西岸的沿海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