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PASSERIFORMES > Thraupidae > Tersina > Swallow Tanager
Swallow Tanager

Swallow Tanager

English name:Swallow Tanager

Scientific name:Tersina viridis

【简介】
燕嘴唐纳雀(英文名:Swallow Tanager,学名:Tersina viridis),学名为Tersina源自希腊,viridis则来源于拉丁语,意为“绿色”。该物种广泛分布于中美洲至南美洲东北部,栖息海拔高度从海平面至约1800米不等,主要存在于亚马逊盆地的自然保护与非保护区。

【外形特征】
燕嘴唐纳雀身长约14.5-15厘米,体重25.9-35克。雄性体色主为明亮的天蓝色,头部、眼周及喉部点缀黑色,腹部偏白色,两侧带有黑色条纹。翅膀和尾羽的边缘是黑色的,腹部中心及下腹部、尾下覆羽为白色,侧翼有粗黑条纹。雌性的羽毛和色块分布存在差异,以鲜草绿色为主,腹部偏黄,两侧和翼覆羽带有条纹。

【生活习性】
燕嘴唐纳雀常见于干燥和湿润森林边缘、次生林、种植咖啡树的荫凉区域,也分布在部分清理过的区域。它们主要以果实和捕食到的昆虫为食,根据季节变异而调整饮食比例。繁殖季一般在哥伦比亚为2月至6月,委内瑞拉为4月至5月。

【鸣叫特征】
燕嘴唐纳雀的鸣叫声包括金属质感的“tza-link”或“tz'sink”音节,雄鸟的歌声比较复杂,通常是一系列尖锐或是嘶哑的音符,类似Tangara episcopus的歌声。它们主要偏好静谧的栖息环境,但其独特的生活习性与繁殖模式使其在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地区显得尤为重要。

【繁殖习性】
燕嘴唐纳雀巢通常由雌鸟使用树枝和树叶搭建,在捷径的洞穴或旧建筑的裂缝中。每窝产卵数量为3枚,偶尔达4枚,白色。孵化期为13至17天,幼雏成长期约为24天。雄性在孵化阶段较少参与筑巢和育雏的活动,但在雏鸟孵化后会辅助喂养。

【保护状况】
根据IUCN的评估,燕嘴唐纳雀被列为无危物种(LC),因其广泛分布并未受到威胁的影响,加上其能够在部分清理过的或受扰动的环境中繁衍。这就表明它们在面临一定的栖息地变化时仍显示出较强的生存适应性。

【地理分布】
燕嘴唐纳雀广泛分布于中美洲至南美洲东北部,栖息海拔高度从海平面至约1800米不等,主要存在于亚马逊盆地的自然保护与非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