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bellied Paradise Flycatcher
English name:Red-bellied Paradise Flycatcher
Scientific name:Terpsiphone rufiventer
【简介】
红腹寿带(Terpsiphone rufiventer)是雀形目王鹟科的一种中等体型鸟类。该种分布于非洲热带与亚热带地区,主要栖息于低地森林、次生森林、林地边缘等栖息环境。这一物种由德国鸟类学家Matthias Reichenow等多位学者先后命名描述了不同亚种。
【外形特征】
红腹寿带成年雄体长约17厘米,拥有着鲜艳的羽毛色彩。雄鸟的前头部为黑色,除翼外身体颜色为红棕色,而尾部则有着几近两倍于身长的羽毛,颜色随分布区域不同而有所变异。雌鸟和幼鸟则呈棕褐色,缺乏明显的长尾。另外,雄性鸟有黑色头部和中央羽冠,其他身上的羽毛则是红栗色,但由于地点不同可能出现白色替代栗色的情况。雌鸟的颜色整体较为黯淡,缺乏延长的尾羽。
【生活习性】
红腹寿带倾向于生活于茂密的森林或者是树丛密集的地方,尽管在开阔的地方也偶有发现。它们主要食物来源包括各种昆虫和昆虫幼虫,如甲虫、鞘翅目昆虫等。
【鸣叫特征】
红腹寿带是一种鸣叫声相当嘹亮的鸟类,其叫声尖锐、高频,容易辨识。这种鸟常选择在高处的树枝上休息,站立的姿态类似伯劳,有时还会在飞行中捕食昆虫。
【繁殖习性】
红腹寿带是单配偶繁殖,雌鸟在某种程度上会选择拥有更长尾羽的雄鸟作为伴侣。它们会在距离地面1–3米的树枝上筑巢,每巢通常产卵2–3枚,孵化期约为15天,雏鸟能够在孵化后约11到12天离开巢穴。
【外型辨识】
红腹寿带成年雄体长约17厘米,拥有着鲜艳的羽毛色彩。雄鸟的前头部为黑色,除翼外身体颜色为红棕色,而尾部则有着几近两倍于身长的羽毛,颜色随分布区域不同而有所变异。
【保护状况】
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7年第3.1版,红腹寿带鸟的保护级别被列为无危(LC),推测该物种种群数量稳定,无烈性环境威胁。
【地理分布】
红腹寿带的亚种描述包括坦桑尼亚亚种、贝宁亚种、安哥拉亚种、安诺本亚种、喀麦隆亚种、塞拉利昂亚种、指名亚种、中非亚种、乌干达亚种、比奥科亚种,它们的栖息地范围广泛,遍及非洲西部及中部。分布范围包括安哥拉、贝宁、布基纳法索、喀麦隆、中非共和国、刚果、刚果民主共和国、科特迪瓦、赤道几内亚、加蓬、冈比亚、加纳、几内亚、几内亚比绍、肯尼亚、利比里亚、马里、尼日利亚、塞内加尔、塞拉利昂、坦桑尼亚、多哥、乌干达和赞比亚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