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fous Paradise Flycatcher
English name:Rufous Paradise Flycatcher
Scientific name:Terpsiphone cinnamomea
【简介】
棕寿带(学名:Terpsiphone cinnamomea),隶属于雀形目、王鹟科、寿带属。该种鸟以其鲜艳的橙红褐色体羽及醒目的蓝色眼圈著称。
【外形特征】
雄性棕寿带鸟体长18-21厘米,细长的中央尾羽使雄性最长可达约25厘米;体重19.4-25.5克。雄性全身橙红褐色体羽色泽非常明亮,头顶部颜色更深,羽轴更加粗壮,有延长的中央尾羽,外围环蓝色眼圈,鸟喙灰钴蓝色,嘴端黑色,腿和脚爪均为蓝灰色。雌性个体体型略小,羽毛腹侧较淡,无延长尾羽。幼鸟在外形上与成鸟相似,差异不大,甚至无法准确区分。
【生活习性】
棕寿带鸟栖息在低地和丘陵森林的林冠层,多见于湿度较高的热带森林。喜欢在林下枝叶中筑巢,单独或成对活动,在距离地面约20米高的树枝之间觅食。该物种主要分布在菲律宾和塔劳群岛低海拔森林地带。
【鸣叫特征】
棕寿带鸟发出一系列上扬的哨音或响亮、清晰的尖锐“schweet”音节声。其叫声还包括一个较为短促的“tre-chee”声音。在菲律宾,这种鸟会发出响亮且连续的大约每秒2个音节的“schweet”哨音。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大约在4月至7月,雌鸟筑巢于林下层树枝的分叉处。每窝通常产三枚带有紫色和棕色斑点的乳白色蛋。
【外型辨识】
棕寿带鸟与桂红绣眼雀在外观上有一定相似性,但桂红绣眼雀主要生活在更高的海拔地区,且棕寿带鸟拥有更纤长的尾羽和明显的蓝色眼环。棕红寿带鸟曾一度被划归为与T. unirufa同种,经进一步研究才得以确认其为独立物种。
【保护状况】
棕寿带的保护等级为无危(LC),这根据IUCN(2016年ver 3.1)的标准给出。相对而言,棕寿带鸟在菲律宾的一些区域数量较少,但总体看,全球范围内未对其生存和栖息地造成严重威胁。由于棕寿带主要生活在低地的不断受到人为活动干扰的森林中,因此保护这些森林生态区对保持其数量稳定至关重要。
【地理分布】
棕寿带主要分布于菲律宾的多个岛屿,包括Palaui岛、Luzon岛、Polillo岛以及Karimata部分岛屿。它们还分布于印度尼西亚的塔劳群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