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CORACIIFORMES > Alcedinidae > Tanysiptera > Buff-breasted Paradise Kingfisher
Buff-breasted Paradise Kingfisher

Buff-breasted Paradise Kingfisher

English name:Buff-breasted Paradise Kingfisher

Scientific name:Tanysiptera sylvia

【简介】
白尾仙翡翠,属佛法僧目翠鸟科仙翡翠属鸟类。英文名称为Buff-breasted Paradise Kingfisher、White-tailed Kingfisher,学名为Tanysiptera sylvia。该物种分布于澳大利亚东北部和新几内亚,以其鲜艳的色彩和长白尾羽闻名。全年生活在湿润热带雨林和低地森林中,夏季在澳大利亚昆士兰繁殖,然后迁移至新几内亚。

【外形特征】
体形尺寸:身长29-37厘米,雄性体重38-61克,雌性44-61克。尾部流苏白羽,腹部橙色,喙呈鲜艳红色,头部和翅膀亮蓝色,带有黑色眼罩及细长白色背脊斑纹。雌鸟与雄鸟相似但尾部较短,背部略带灰色条纹。幼鸟面容、尾羽和喙的颜色均较为柔和。

【鸣叫特征】
在澳大利亚,白尾仙翡翠发出由4-5个甚至14个高亢“chop”音调组成的叫声,逐渐升高。巢周萌叫声柔而婉转,受扰时常发出刺耳的呼啸声。幼鸟离巢后仍以嘈杂的尖叫求食,而翔飞途中遭到同类驱逐也能发出兹锐尖叫声。

【繁殖习性】
于11月至翌年2月繁殖,在澳大利亚高海拔的白蚁丘或树洞筑巢。联系巢穴由雌雄交替孵化,白天雌雄皆参与孵化。幼鸟在巢内孵化和育雏26至28天,离巣期约3至4周。繁育过程中难免遭遇捕食者如近代鬣蜥的袭击。

【外型辨识】
区别于普通仙翡翠栖息层次、尾羽流苏长度及背部白色斑点。幼鸟则体肤色淡,尖喙棕红色,腿部呈黄绿色。

【保护状况】
为无危物种,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

【地理分布】
该物种有4个已记录的亚种:1. T.sylvia leucura分布在俾斯麦群岛;2. T.sylvia nigriceps出现在新不列颠和约克岛;3. T.sylvia salvadoriana栖息于新几内亚、威尔士岛;4. T.sylvia sylvia多见于澳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