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CORACIIFORMES > Alcedinidae > Tanysiptera > Common Paradise Kingfisher
Common Paradise Kingfisher

Common Paradise Kingfisher

English name:Common Paradise Kingfisher

Scientific name:Tanysiptera galatea

【简介】

普通仙翡翠**学名**: Tanysiptera galatea,**英文名称**: Common Paradise Kingfisher。属于佛法僧目翠鸟科仙翡翠属。

【外形特征】

成年普通仙翡翠体长33-43厘米,雄鸟体重58-65克,雌鸟55-69克。特征包括深蓝色前额,蓝色顶盖和枕部,蓝紫色脸颊腮部。背部具蓝黑色半领。尾巴的中央部位有两根细长且外缘带蓝色的羽毛,末端变成白色拍状。喙红色,虹膜深褐色,腿黄褐色。幼鸟头部羽毛深褐色,眼先处红色,眼眉长且黑色,翅膀和尾巴呈深褐色,羽毛内衬部分为红色,中央羽毛蓝且尾尖浅黄色,下部附有黑色小覆羽。

【生活习性】

普通仙翡翠栖息于季风森林和低地热带雨林,常出现在沿水草地的画廊森林、次生林及旧柚木种植园等生境。它们依赖于树栖白蚁巢作为栖居地的一部分。以蚯蚓、蜗牛、甲虫、蚱蜢、毛毛虫、蜈蚣以及小型蜥蜴等为主食。

【鸣叫特征】

普通仙翡翠的鸣叫声包括持续约1-1.5秒的四次或更多的忧伤哨声,声音渐强且最终转变为颤音。相互之间鸣叫时,尾部高扬,并发出"wheeyou"低沉情绪化的哨声,持续约2秒,也可能上扬持续2-3秒。此外,还有粗糙的叽喳与尖锐的尖叫。

【繁殖习性】

普通仙翡翠通常在离地2-6米高度的树上白蚁巢中建造巢穴,并由雄鸟和雌鸟共同挖掘。每个巢穴深度为15厘米,直径为13厘米,每窝产卵5枚,此后幼鸟由双亲共同抚育。由于幼鸟死亡率较高,种群中年轻个体较多,但平均寿命超过5年。

【外型辨识】

与阿鲁仙翡翠相比,普通仙翡翠体型较大,尾羽白而非蓝,喙较粗。通过叫声差异更容易区分成鸟中的雌雄个体。

【保护状况】

普通仙翡翠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RC ver 3.1:2008年鸟类红色名录,为无危(LC)级别。然而,面对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其未来的生存状况仍需持续关注和保护。

【地理分布】

普通仙翡翠主要分布在印尼摩鹿加群岛和新几内亚的低地热带雨林,通常在海拔300米以下的地区更为常见,最高海拔可达82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