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CAPRIMULGIFORMES > Caprimulgidae > Systellura > Band-winged Nightjar
Band-winged Nightjar

Band-winged Nightjar

English name:Band-winged Nightjar

Scientific name:Systellura longirostris

【简介】
斑翅夜鹰(学名:Systellura longirostris),属于夜鹰目夜鹰科的一种中等体型鸟类。广泛分布于南美洲北部、西部、南部和东南部,包括委内瑞拉、巴西、阿根廷、智利等地,并根据地理位置分别有迁徙和留鸟的种群。

【外形特征】
斑翅夜鹰体长20至27厘米,体型中等。它们的上体呈灰色至红褐色,翼部上有明显的白色或淡褐色带纹。尾羽末端的一对羽毛上有灰褐色斑点,而外侧的几对羽毛则有宽阔的白色尖端。雄性夜鹰翼部带纹为白色,雌性则为淡褐色。它们颈部后方有一圈明显的红褐色或土黄色标记,尾部呈方形延长,超出其翼展。

【鸣叫特征】
斑翅夜鹰的鸣声高、细长,音似“tseeeeeu”。这种鸣声通常在黄昏或黎明时分出现,是其夜间活动最易识别的特征。

【生活习性】
该物种适应多种生境,包括海拔4400米以下的云雾森林边缘和开放地区。它们主要在夜间活动,白天时会隐蔽于地面上的植被密集处或裸露地面休息。以蛾类、甲虫和白蚁等昆虫为主要食物来源。

【繁殖习性】
斑翅夜鹰的繁殖季节依地理位置而异。例如,委内瑞拉西部的繁殖季节为2月至9月,在阿根廷和巴西东南部则是9月至10月。斑翅夜鹰不筑巢,通常直接在植被密集处或裸露地面产卵1至2枚。卵为椭圆形,颜色多样。孵化期约17天。

【外型辨识】
斑翅夜鹰可以通过其独特的翼部白色或淡褐色带纹,以及颈后部的红褐色或土黄色环状标记与同类物种相区分。在南美洲南部,该物种是唯一的常见夜鹰。

【保护状况】
根据IUCN(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名录,斑翅夜鹰被列为无危物种(LC)。

【地理分布】
斑翅夜莺的地理分布覆盖了南美洲多地,包括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巴拉圭、巴西、智利、阿根廷、乌拉圭以及马尔维纳斯群岛(也称福克兰群岛)。在阿根廷南部和智利,该物种是最常见的夜鹰。在里约热内卢,它们表现出行为上的适应性,经常选择靠近光源的地方,以便捕食受光吸引而来的昆虫。

【物种区别】
斑翅夜莺属于脊椎动物亚门,鸟纲的今颚总目夜鹰目下的夜鹰科,具有八个亚种,包括近年来被新确认描述的两个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