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GALLIFORMES > Phasianidae > Syrmaticus > Reeves's Pheasant
Reeves's Pheasant

Reeves's Pheasant

English name:Reeves's Pheasant

Scientific name:Syrmaticus reevesii

【简介】
白冠长尾雉(英文名:Reeves's Pheasant,学名:Syrmaticus reevesii),是鸡形目雉科长尾雉属的鸟类。雄性个体拥有尖端熠熠生辉的金黄色体羽以及醒目的黑白条纹尾羽,长达160厘米,而头部则为白色,脸侧有黑色环带,双眼中有一条淡白线条。雌性颜色较为朴素,但仍具有一条醒目的黑冠突,体长约558至695毫米,下体颜色偏浅,外形类似于雌红冠长尾雉,但在体型上更大,更加稀有。

【外形特征】
雄性白冠长尾雉体型庞大,体长约为210厘米,尾羽超过160厘米,其多数体羽为金黄并带有规律性黑白边缘,构成鳞片状纹理,白色头部镶嵌黑色面具,尾巴常为橙色夹杂黑白花纹。雌性较雄性小很多,尾羽为33-45厘米,体色较为暗淡,脸部奶油色,值得注意的是白颈部分和雄性展示了显著区别,腹部像素桃色,目周有深色条状纹。

【生活习性】
白冠长尾雉栖息于中国的常绿和落叶林,特别青睐橡树林,活动范围在海拔200米至2600米之内,大部分时间都在林木茂密的陡峭灌木丛及斜坡地带活动。它们的食谱以植物种子、豆类、橡子、野生冬季柿子果实及成年后偶尔捕食昆虫为主,高度适应于利用陡峭地势悄悄捕食、多以小群方式冬夏两季觅食。

【鸣叫特征】
雄性在繁殖季节会发出多样的鸣叫,这些鸣叫包括嘹亮的翅膀拍动声、嘶嘶声、咕噜声及清脆的啾啾声,是用来吸引配偶的主要手段。群落之间的联系依靠柔和的类似 “pu pu pu”的连续鸣叫。

【繁殖习性】
繁殖期自3月延续至5月,雌鸟在草窠深处或灌木丛中构建巢穴,产出6-9枚卵,孵化期24-25天,雏鸟在单独由雌鸟照料下孵化,一出生就显示出强壮的觅食能力,且很快便能够跟随其母鸟探索野外。

【外型辨识】
雄性白冠长尾雉拥有尖端熠熠生辉的金黄色体羽以及醒目的黑白条纹尾羽,长达160厘米。头部为白色,脸侧有黑色环带,双眼中有一条淡白线条。雌性的颜色较为朴素,但仍具有一条醒目的黑冠突。

【物种区别】
雌性白冠长尾雉较雄性小很多,尾羽为33-45厘米,体色较为暗淡,脸部奶油色,值得注意的是白颈部分和雄性展示了显著区别,腹部像素桃色,目周有深色条状纹。相比之下,雌红冠长尾雉体型较小,体色更浅。

【保护状况】
白冠长尾雉在中国很多地区数量急剧下降,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易危(VU)物种,在中国,《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将其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并于2021年被正式收录。由于栖息地退化和过度捕猎,白冠长尾雉种群正在迅速减少。

【地理分布】
白冠长尾雉分布在中国中部和东部,主要集中在江苏、河南、安徽、湖北南部、甘肃南部、四川、云南、贵州和湖南等地。此外,该物种已经通过人工引入的方式出现在欧洲、美国、捷克和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