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GALLIFORMES > Phasianidae > Syrmaticus > Elliot's Pheasant
Elliot's Pheasant

Elliot's Pheasant

English name:Elliot's Pheasant

Scientific name:Syrmaticus ellioti

【简介】
白颈长尾雉,学名为**Syrmaticus ellioti**,英文名为**Elliot's Pheasant**。本种是鸡形目雉科长尾雉属的一员,也被俗称为红山鸡、横纹背鸡、高山雉鸡及地花鸡等,属于中国特有的大型丘陵鸟类。

【外形特征】
雄鸟体长约**80厘米**,尾羽长度在**39至47厘米之间**,体重在**1044至1317克之间**。雌鸟体型较雄鸟更小,约长**50厘米**,尾羽长度为**17至19.5厘米**,体重在**726至1090克**之间。雄鸟拥有铜灰色的头部,白色的颈部,红色的脸部裸皮,以及带有锈色条纹的橘灰色尾羽;而雌鸟则呈现淡淡的褐色,喉部黑色,腹部白色,并带有轻微的条纹。

【鸣叫特征】
雄鸟在展示期间会发出翅膀旋转声,接着是连续的低沉'**ge-ge-ge-ge-ge-ge**'叫声。鉴于雌雄个体均在遭受意外时发出尖锐的尖叫,可以作为此物种的识别特征之一。

【生活习性】
该物种偏好栖息在海拔**200至1900米**之间的常绿阔叶林、混交林和竹林,主要在早晨和黄昏活动。它们多以小群体的形式(通常是3至4只)活动。它们的食物来源多样,既包括青草、浆果、果实、叶子,也包括昆虫。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通常发生在每年的**3月中旬至5月底**。雌鸟的巢穴通常位于灌木丛中,由枯枝、落叶和草茎构成,简单且隐蔽。它们通常会产下5至8枚奶油色或玫瑰白色的蛋,孵化时间为**25至26天**,由雌鸟单独承担孵化任务。

【外型辨识】
白颈长尾雉与其它本属鸟类相比,最显著的识别特征在于其满布白色条纹的腹部,银灰的头部及独特的红色面部,这些特征使得它脱颖而出。雌性则易于通过黑喉和白腹区别。

【保护状况】
白颈长尾雉为中国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之一,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IUCN评估等级为近危(NT),《华盛顿公约》(CITES)也将其列为Ⅰ级保护物种。尽管面临栖息地破坏及猎杀的压力,本物种的种群数量似乎并未出现显著减少。然而,由于其生活的高密集度和对栖息地的高度依赖性,对人类活动的干扰和栖息地破碎化显得格外敏感。

【地理分布】
白颈长尾雉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南部的安徽、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和广西等地,栖息于低山丘陵的阔叶林、混交林、针叶林和竹林等处。近年来,该物种的出现频率在全球多个研究区得到记录,包括江西九岭山保护区、温州永嘉四海山省级森林公园、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林业局、宁国市以及湖南省浏阳河国家湿地公园等。这些新的出现情况表明,通过有效的保护措施,该物种可能在更大范围内得以恢复。

【食物及其他】
在食物获取方面,白颈长尾雉主要以植物的果实、种子、叶子、蜗牛等为主,具体的食物包括豆荚、浆果和嫩芽等有营养的植物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