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panese Murrelet
English name:Japanese Murrelet
Scientific name:Synthliboramphus wumizusume
【简介】
冠海雀是一种小型海鸟,体长约为24至26厘米,体重在139至213克之间。喙呈淡蓝灰色,顶部颜色较深,眼睛深棕色至黑色。其显著特征是头部顶部至喙尖处连接有一块黑色的狭长型羽毛组成的冠状物;颌下具有明显白色条带,两侧有白色条纹至颈背相接;背部黑灰相间,背部下方白色,两侧灰黑色;腿脚呈黄色。在非繁殖季节,冠状物和白色头纹会逐渐消失,头部颜色会变得更浅,但仍有一些其他特征可将其与扁嘴海雀区分开来,如喙略大。
【外形特征】
冠海雀是一种小型海鸟,体长约为24至26厘米,体重在139至213克之间。喙呈淡蓝灰色,顶部颜色较深,眼睛深棕色至黑色。其显著特征是头部顶部至喙尖处连接有一块黑色的狭长型羽毛组成的冠状物;颌下具有明显白色条带,两侧有白色条纹至颈背相接;背部黑灰相间,背部下方白色,两侧灰黑色;腿脚呈黄色。
【鸣叫特征】
冠海雀发出尖锐的“chi-chi-chi”叫声,类似于鵐科鸟类飞行时的叫声,夜晚则发出“byubyubuy”以及类似“peeep-p-p-p”的叫声。
【繁殖习性】
繁殖期从2月中旬持续至6月底或7月初,雏鸟离开巢穴的时间一般在4月末到5月末。冠海雀通常每巢产两枚卵,孵化期大约为32至33天,由双亲共同孵化。一旦鱼雏破裂蛋壳,新生雏鸟几个月后会直接投入海洋生活,同时跟随父母离巢生活。通常这块巢所在的地方都具有良好遮蔽性以及突出的洞穴或裂缝,以防止天敌侵害。
【外型辨识】
冠海雀在非繁殖季节,冠状物和白色头纹会逐渐消失,头部颜色会变得更浅,但仍有一些其他特征可将其与扁嘴海雀区分开来,如喙略大。
【保护状况】
冠海雀目前标志为IUCN易危物种,并在中国于2021年2月列入二级保护名单。该鸟类的生存受到人为捕猎、栖息地的破坏和外来掠食者如老鼠和猫的影响,而这些动物又经常被人们无意中带到到其栖息地。虽然自1990年代起在特定区域禁止了刺网渔猎,但由于这些高风险水域的存在,冠海雀仍面临威胁。据估计数量可能在2500到10000之间,这是全球最稀有的海雀种类之一。
【地理分布】
在自然环境下,冠海雀的繁殖地主要在日本西部和南部沿海岛屿,包括本州岛和九州岛的部分地区,同时也可能在俄罗斯远东和周边隔离岛屿上繁殖。而非繁殖期,它们成群游荡至包括北海道在内的更多沿海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