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ackish-headed Spinetail
English name:Blackish-headed Spinetail
Scientific name:Synallaxis tithys
【简介】
黑头针尾雀(英文名:Blackish-headed Spinetail,学名:Synallaxis tithys),属于雀形目灶鸟科针尾雀属。
【外形特征】
黑头针尾雀体长约14.5至17厘米,体重14至18克。其头部前额为黑色,脸颊带有微白的斑点,后冠和上背部为深灰色。背部和尾上覆羽为暗褐色,翼覆羽呈现出赤褐色的色彩,飞羽边缘则略带红棕色。喉部为黑色,腹部颜色较灰,而两侧和尾下覆羽则倾向于橄榄色。黑头针尾雀的眼睛虹膜是红褐色或灰褐色,喙为黑色至深灰色,下喙呈蓝灰色或灰色,腿部则为灰色或蓝灰色。
【生活习性】
黑头针尾雀多以昆虫为食,特别是甲虫、直翅目和膜翅目昆虫等。它们通常在地面、枯叶层、灌木丛以及小枝上觅食,觅食高度通常距地面1米至2米之间。这种鸟类常成对活动,有时还会加入混合种类的觅食群。白昼时,它们可以被观察到栖息在热带落叶林的灌木层、次生林和与其相邻的灌木丛中,最高的分布海拔可达到1300米。
【鸣叫特征】
黑头针尾雀发出短暂而干燥的上升颤音,显著特征类似于't-t-t-t-t-tit',重复频率可达到每几秒一次。
【繁殖习性】
繁殖期间可能集中在每年的雨季,即1月至4月这段时间。它们会选择藤蔓缠绕处筑巢,巢址通常在离地面3至7米的高树干上。这些巢多由树枝构成,大约直径30厘米。关于具体繁殖行为的数据目前还是未知的。
【外型辨识】
根据IUCN的评估,黑头针尾雀被列为VU(易危)。由于栖息地丧失,其种群数量正显著下降,成熟个体数的估算范围大约在2500至10000只之间,且数量仍在持续减少。
【保护状况】
【地理分布】
主要分布在南美洲的厄瓜多尔西部和秘鲁北部,包括厄瓜多尔的马纳维省南部和洛哈省中部以及秘鲁西北部的图姆贝斯和皮乌拉部门的热带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