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banis's Spinetail
English name:Cabanis's Spinetail
Scientific name:Synallaxis cabanisi
【简介】
卡氏针尾雀(学名:Synallaxis cabanisi),属于雀形目灶鸟科针尾雀属的鸟类,以其独特的羽毛和栖息地特征而著称。
【外形特征】
卡氏针尾雀体型较大,体长16至18厘米,体重16至24克。它具有典型的针尾雀属羽毛模式,但尾部相对较短。其头部为烟灰色至棕色,眼后有一条微弱的赭红色条纹。上半身暗棕色至红棕色,翅膀红棕色,飞羽末端深棕色。它的尾巴呈渐变的暗红棕色,尖端稍微磨损。下巴及喉侧为灰褐色,中央喉部羽毛黑色,边缘灰白色。下体灰棕色,腹部略淡,两肋则带有轻微的棕色调。
【鸣叫特征】
卡氏针尾雀发出低沉鼻音的“nyap”声,通常重复两次,这是它的一种典型叫声,但其歌声尚无详细描述。
【生活习性】
卡氏针尾雀全年居住于南美洲特定地区,栖息于安第斯山脉东部丘陵地带的常绿森林边缘、次生林和河岸森林中的密灌丛。特别喜欢出现于Guadua竹子和Gynerium甘蔗丛中,一般在地面以上1至2米的高度活动,多以成对形式出现。
【繁殖习性】
尚无有关该物种繁殖生物学的具体信息记录。
【外型辨识】
卡氏针尾雀的头顶红棕色明显,颊区界限分明,喉部羽毛边缘为白色。相对于棕顶针尾雀和淡胸针尾雀,卡氏针尾雀的上体和冠部颜色更红棕色深。特别需要与其他颜色相近的种类,如暗色针尾雀,进行区分。
【物种区别】
卡氏针尾雀过去曾被认为是马氏针尾雀的同种,但在经过遗传分析后,已确定卡氏针尾雀与其他两个物种(马氏针尾雀和暗色针尾雀)形成一个单系群。然而,后续遗传数据进一步指出,暗色针尾雀可能与棕顶针尾雀的亲缘关系更为接近。
【保护状况】
卡氏针尾雀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无危(Least Concern,LC)物种。
【地理分布】
卡氏针尾雀分布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东麓的秘鲁中部至南部,进入玻利维亚北部的多处,范围包括巴西西中部。它通常栖息于海拔200至350米的狭窄地带。曾在秘鲁Huánuco至Puno部门间分布广泛,可能也存在于Ucayali部门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