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y-hooded Parrotbill
English name:Grey-hooded Parrotbill
Scientific name:Suthora zappeyi
【简介】
暗色鸦雀,又名灰冠鹦鹉雀,学名为Sinosuthora zappeyi。属于鸦雀科金色鸦雀属,为中国特有种。主要分布在四川、贵州及云南的高山区,栖息在海拔2500-3437米间的箭竹丛或灌木丛中。
【外形特征】
体长约12.5厘米,体重9-10克。头部灰色,眼圈呈白色,头顶暗灰色并具蓬松顶冠;颊部灰白色带少量暗色条纹;上体及翼覆羽呈现浅褐色,腹白至淡棕;翅羽为灰褐色,尾呈暗灰褐色。脚色深灰色或棕色,喙鲜黄色且基部略带棕灰色。虹膜呈灰褐或深褐色,上喙基部亦为暗灰或淡灰色相间。
【鸣叫特征】
发出急促的“ss-ss-su-si”声及典型的粗放训斥式“trr’ik’trrr”。
【生活习性】
主要见于2350-3437米海拔范围内的竹林与灌木丛间,如针叶林或杜鹃花丛。繁殖期间通常组成成对或小群活动,以昆虫为主食,在竹林间穿梭觅食。
【繁殖习性】
一般在5月至6月进入繁殖期。筑巢于竹茎或其他合适地方,可繁殖2-4枚蓝绿色的蛋,平均孵化期为13天左右,孵化率为52%,由家长共同照料和喂养雏鸟。
【外型辨识】
暗色鸦雀具备显著辨识特征,如独特的蓬松顶冠、灰色头环及醒目的白色眼圈。尤其在繁殖期间叫声雄壮。在中国的分布区域较小,种群数量较少,易受人为活动和环境变化影响。保护工作仍非常重要。
【地理分布】
栖息地限制在四川峨眉山、中部和西部泸定区、威宁等特定高山地带。此次发现扩展了其分布范围至云南省内部。目前多个自然保护区如马边大风顶及峨眉山用于保护暗色鸦雀及其栖息地。
【保护状况】
IUCN易危物种(VU),在中国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2021年2月5日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