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PASSERIFORMES > Paradoxornithidae > Suthora > Pale-billed Parrotbill
Pale-billed Parrotbill

Pale-billed Parrotbill

English name:Pale-billed Parrotbill

Scientific name:Suthora atrosuperciliaris

【简介】
黑眉鸦雀(学名:Suthora atrosuperciliaris,英文名:Pale-billed Parrotbill)是雀形目鸦雀科金色鸦雀属的一种小型鸟类。其显著特征为头部橙色、具黑色眉毛和白色腹部。常见于喜马拉雅山脉至泰国北部的竹林和森林边缘,尤其是混合群中的白头鵙鹛伴侣。

【外形特征】
黑眉鸦雀体长约15厘米,具有较大的头部和尖突的冠部,喙短且厚实。这种鸟类眼周淡蓝,具明显的黑色眉毛,头顶至颈背呈亮锈色,上体则为棕褐色;上翼深褐色有锈色边缘。下体为淡黄色,虹膜为红褐色至亮红棕色,喙和脚的颜色分别为粉红色和淡蓝灰色。

【生活习性】
黑眉鸦雀偏好550至2100米海拔的竹林和常绿森林,尤其是密集的竹丛环境。它们通常组6至12只的小群体,与白头鵙鹛和绯顶鸦雀一同出现。这种鸦雀擅长倒挂觅食,主要以小种子、昆虫及其幼虫、蜘蛛等为食。

【鸣叫特征】
它会发出一系列尖锐而成串的重复叫声,如“chit-chit-chit”或“chip”声。在群落活跃时,还有混乱的“叽喳”声。

【繁殖习性】
黑眉鸦雀的繁殖季节通常是在4月至7月。它们的巢呈深杯状,主要用细草、竹叶构成并以草茎及树皮碎片衬垫。一般建在地面2米内的竹节或芦苇丛中。每窝卵数约3枚,尺寸约为19×14毫米,浅蓝色。

【外型辨识】
与较大的绯顶鸦雀相比,黑眉鸦雀特征为黑色眉毛和较小体型。较特别的是亚种“Oatesi”上的无黑色眉毛以及相对更白的下体,有时脚和腿会带绿色调。

【保护状况】
依据IUCN标准,黑眉鸦雀的保护状态为“无危”(LC)。

【地理分布】
黑眉鸦雀分布在喜马拉雅地区及泰国北部,包括巴基斯坦、锡金、印度阿萨姆、缅甸及老挝(北部)。在中国大陆主要见于喜马拉雅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