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PASSERIFORMES > Sturnidae > Sturnornis > White-faced Starling
White-faced Starling

White-faced Starling

English name:White-faced Starling

Scientific name:Sturnornis albofrontatus

【简介】
白脸椋鸟(英文名:White-faced Starling,学名:Sturnornis albofrontatus),属雀形目椋鸟科。体型较小,背部颜色深暗,腹部灰色并带有轻微的条纹,脸部显著呈现白色。这种鸟类属于斯里兰卡特有种,仅在该国西南部的低地和山麓森林中分布。

【外形特征】
体长约20厘米,体色呈现二色装。头部、颈部和上背部位为灰黑色,羽毛边缘呈白色,形成条纹状;余下的背部为黑色,并带有绿光泽。下体呈现棕色带有淡紫色,羽毛边缘也为白色;面部显著白色,眼睛周围有时显现蓝色裸皮,喙的颜色为灰色到角质色,基部为蓝灰色,腿铅灰色。雌雄外形相似,幼鸟面部灰暗,下体呈灰白色,缺乏胸部的白色条纹。

【鸣叫特征】
白脸椋鸟的叫声尖锐而高,典型的下滑声“cheéwp”音,尾音强调,亦有报道称其有类似于“chirp”的声音。还有一种柔和而甜美的歌唱。

【生活习性】
这种鸟生活在未受干扰的雨林中,偶尔会进入邻近的果树林和附近的森林村子。活动在海拔400米至1220米范围内,主要活动在低于1000米的地方。以果实为主食,也会捕捉花蜜和昆虫。它们通常成对或小群体在森林中活动,有时会与其他种类的鸟类混群。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通常在4月至8月。白脸椋鸟在树洞中筑巢,有时甚至不使用筑巢材料,或者雌鸟仅会放置少许树枝。已知一窝可含有2枚淡蓝色的蛋,但关于繁殖的其他信息则不详。

【外型辨识】
白脸椋鸟是斯里兰卡唯一全身深色上部的椋鸟,且有独特的白色面部特征。

【物种区别】
白脸椋鸟曾被错误地归到其他分类下,但经过分子系统学研究,最终将其正确地归到了 Sturnornis 属。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文名字"白颊椋鸟"的描述略有失实,相应词条的内容应基于正确的学名和新分类信息进行调整。

【保护状况】
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估,白脸椋鸟为易危物种(Vu)。据统计,全球数量估计少于10,000只,并且该种鸟类因生境破坏而呈严重碎片化状态。

【地理分布】
该鸟种独自分布在斯里兰卡西南部的湿带区,该区包括了Sinharaja遗产荒野区等国家公园和地区。这些区域给予了白脸椋鸟独特的栖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