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PASSERIFORMES > Sturnidae > Sturnia > Brahminy Starling
Brahminy Starling

Brahminy Starling

English name:Brahminy Starling

Scientific name:Sturnia pagodarum

【简介】
学名:Sturnia pagodarum

分类:属雀形目、椋鸟科、亚洲椋鸟属的小型鸟类。

【外形特征】
成年黑冠椋鸟体长约20厘米,体重40-54克。雄性黑冠椋鸟最为显著的特征是前头顶和颈背的光亮黑色羽毛,以及头顶和羽冠的松散顶羽。背部为灰色并带有淡棕色色调,翼覆羽为灰褐色,主翼羽为暗褐色,飞羽基部略带白色。尾羽为灰褐色,除中部一对外均带有白色尖端。颈部侧面、喉部、脸颊、上胸部呈肉桂色,并有淡色轴纹;雌鸟与雄鸟相似,只是长冠羽较短,且颈背颜色更深。幼鸟背部颜色较为暗淡,头部缺乏顶羽或顶羽呈棕色,下体颜色偏黄土色。

【生活习性】
黑冠椋鸟偏好开阔的落叶森林、灌木林及靠近人类居住区的耕地,尤其是处于水淹或沼泽环境的地区,活动范围从低地延伸到海拔1800米的丘陵。它们的食性多样,主要以昆虫、果实、花蜜等为食,有时会与同类及其他种类的椋鸟如白腰椋鸟、斑椋鸟、丛林八哥共同觅食。

【鸣叫特征】
黑冠椋鸟嘹亮多变的鸣叫是一大特点,它们能够模仿多种声音,包括其他鸟类的呼唤及其特有的滑音和重复短语。无论是从地面上还是树枝间传来的鸣叫声都是其配对及领地宣示的有效手段。

【繁殖习性】
该种鸟类为一夫一妻制,一般选择建巢于树洞或洞穴中,通过树叶、干草、纸张等材料完成巢穴建设,并含有细软物作为内衬。黑冠椋鸟通常一窝产4枚蛋,蛋为淡蓝色,孵化过程约12天,由双亲轮流孵化。雏鸟依靠双亲喂养,整个巢居期为18-21天,繁殖成功率较高。

【外型辨识】
鉴别时要注意黑冠椋鸟长顶羽和黑色头部,尤其是雄鸟具有明显的识别特征。

【保护状况】
黑冠椋鸟被列为IUCN无危物种(LC),尽管数量稳定,但依旧需要注意可能面临的威胁。

【地理分布】
最初发现于印度马拉巴尔海岸和科罗曼德海岸以及中国云南耿马等地。夏季时节它们会迁徙至喜马拉雅西部和东北地区,冬季则会出现在斯里兰卡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