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stnut-tailed Starling
English name:Chestnut-tailed Starling
Scientific name:Sturnia malabarica
【简介】
灰头椋鸟(英文名:Chestnut-tailed Starling,学名:Sturnia malabarica),属于雀形目椋鸟科亚洲椋鸟属。该物种体长约20厘米,广泛分布于印度、缅甸、泰国以及中国大陆的西藏、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等地,并常营巢于树洞中。
【外形特征】
灰头椋鸟的体长约18.5至20.5厘米,体重32至44克。头部和后颈为银灰色,肩膀和翅膀呈暗绿色光泽,尾部主要为灰色并带有栗色尾羽。下体包括喉咙、胸部和腹部为肉桂色,个体间相似度高。虹膜呈灰白色,喙基绿色,尖端黄色,腿的颜色可为褐色或橄榄棕色。
【鸣叫特征】
灰头椋鸟的鸣叫声是由一系列短促的硬音符、低沉的吱吱声和其他尖锐声和嘶哑声混合而成。飞行时会发出带有金属质感的双音节声音。
【生活习性】
灰头椋鸟栖息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开阔森林、林缘地带,频繁出没于农田、果园和村落附近的树木上。主要以昆虫、果实、种子与花蜜为食。它频繁地在细枝上灵活地捕食昆虫,同时在低矮灌木和地面也有所活动。它们通常成对或小群活动,冬季则加入较大的群体。
【繁殖习性】
灰头椋鸟的繁殖期因地理位置而异。在北印度一般为4月至7月,在南印度则为2月至5月,而东南亚则为4月至6月。它们通常在树洞中筑巢,使用草、根须和小枝等材料构筑巢穴。每窝产卵数通常为3至5枚,卵色淡蓝绿色,卵期全部由雌雄共同孵化,直至雏鸟长成。
【外型辨识】
灰头椋鸟分布于印度、缅甸、泰国、中国西藏、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等地。在印度半岛为夏季访客,在斯里兰卡和巴基斯坦东南部为迷鸟。在泰国冬季有大量的移民。
【物种区别】
- 灰头椋鸟 指名亚种(学名:Sturnia malabarica malabarica):分布于印度北部、藏南地区和朝鲜半岛部分。
- 灰头椋鸟 西南亚种(学名:Sturnia malabarica nemoricolus):分布于印度东北部、缅甸、中国南部、泰国和中南半岛东部。
【保护状况】
灰头椋鸟作为无危物种(IUCN红色名录评级:LC),在印度、不丹、尼泊尔、孟加拉、缅甸、泰国、老挝、越南及中国等地均有分布。[1-5]
【地理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