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ilippine Collared Dove
English name:Philippine Collared Dove
Scientific name:Streptopelia dusumieri
【简介】
菲律宾斑鸠(学名:Streptopelia dusumieri),属于鸽形目鸠鸽科斑鸠属,英文名为Philippine Collared Dove。
【外形特征】
菲律宾斑鸠平均长度为30至33厘米,体重在145.5至173.7克之间。通体颜色以淡褐色为主,颈部沿袭传统的灰粉色,颈背位置表现出一圈狭窄的灰绿色鳞状环斑。胸腹部有一层柔和可辨的淡紫色调,下腹至尾下全然呈现奶白色。尾羽的根部是黑色。
【生活习性】
菲律宾斑鸠最初生活于菲律宾群岛,在当地被称为*bato-bato de collar*。它们选择开阔森林边缘地带作为栖息地,主要分布于拥有树木和灌木丛的草地及农业区。不过,由于与本地鸽类的竞争,目前在菲律宾境内数量较少且下降趋势明显。
【鸣叫特征】
菲律宾斑鸠的鸣声响亮,单调重复,为一种带有沉郁感的“cOO-cuh-COO”,有时还会发出连续的“kerr-r-r-r-r, krr-r, krr-rr”声。这种声音有助于与其他同属物种区分。
【繁殖习性】
菲律宾斑鸠的繁殖季节通常为每年3月至5月,会在1至7米的高度建立巢穴,一般筑于低矮树的分枝上。巢址常位于林缘地带、鱼塘周边或红树林区域等适用于它们的环境中。卵色洁白2至3枚。
【外型辨识】
菲律宾斑鸠与其他斑鸠属物种有所区别,如爪哇斑鸠尾部更为狭窄、下身颜色更浅、喙较短,且其叫声的节奏更快,音色相对纯净。
【保护状况】
根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估,菲律宾斑鸠被列入易危级别。尽管整体数量下降,关岛及北马里亚纳群岛地区的种群仍然保持甚至在某些区域有所增加,但在罗塔岛数量却相对减少。
【地理分布】
菲律宾斑鸠最初生活于菲律宾群岛,在阿古塔亚、阿拉巴特、班塔延等主要岛屿均有记录。此外,在北婆罗洲也有生态记录,但自1962年后无更新。在关岛和北马里亚纳群岛等地被引入,数量相对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