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ite-gaped Honeyeater
English name:White-gaped Honeyeater
Scientific name:Stomiopera unicolor
【简介】
白颊纹吸蜜鸟(学名:Stomiopera unicolor),又称为White-gaped Honeyeater,是一种中至大型的吸蜜鸟。它们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北部的干燥热带地区,包括花园、红树林、草原等地。
【外形特征】
雄鸟体长约19-22厘米,体重27.8-40.4克;雌鸟稍小,体长17-20厘米,体重25-33克。上半身为深橄榄棕色至灰橄榄色,下半身较淡,腹部中央有微弱的淡黄色调。眼后及喙部之间有一片淡色斑块,尾边缘和绒羽有些许绿意,尾尖较暗。虹膜呈棕或灰棕色,有时带有蓝灰色调;喙为黑色,腿深灰至黑色,脚底色较浅。
【生活习性】
栖息于河流森林、林地,常见纸皮树(Melaleuca leucadendra)、Lophostemon或混合树种组成的河岸或沼泽区域。也出现在桉树、Casuarina或Erythrina树种构成的区域,以及开放灌木或草原。偶尔在红树林和Triodia草地上活动。城市中透明形式化花园和公园也是常见栖息地。
【鸣叫特征】
叫声轻盈悦耳,由三个相似乐句构成,间隔约0.5秒;常以二重唱形式出现,先由雄鸟开头,雌鸟随后加入,第三个乐句同步,响亮高亢。还发出短促重复的“chite”声或“chirp”声以及快速的“chp-chp-chp-chp-chp-chwerp”声。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全年开放,除六月外均有报告;雌鸟在筑巢期间得到雄鸟陪伴。巢为深杯状构造,由树皮或草构成,用蜘蛛网、根须或细草加固。通常悬挂在枝条分叉处,靠近水源。每次产卵2枚,孵化期15-16天。幼鸟主要由雌鸟照料。
【外型辨识】
白颊纹吸蜜鸟凭借其独特的颌部到喙之间淡色斑块与相似的暗褐色吸蜜鸟有效区分开来。
【物种区别】
白颊纹吸蜜鸟依靠其独特的颌部至喙之间的淡色斑块可以与其他类似鸟类区分开。这种鸟普遍分布,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评定为低危物种。
【地理分布】
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北部,从西澳大利亚东北部到昆士兰东北部,包括梅尔维尔岛和托恩德的大小领地,南下至维多利亚河西南部及巴克利台地东南部。此物种亦偶尔进入更南地区,如在麦凯和阿瑟顿台地均有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