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llee Emu-wren
English name:Mallee Emu-wren
Scientific name:Stipiturus mallee
【简介】
马里帚尾鹩莺(学名:Stipiturus mallee),是一类属于雀形目、细尾鹩莺科的小型鸟类。该物种仅分布于澳大利亚东南部,主要见于维多利亚州西北部与相邻的南澳大利亚州南部的特定区域内。
【外形特征】
马里帚尾鹩莺平均体长为13.5至15厘米,体重仅6至7克。雄鸟头部呈淡赤褐色,通体缀有蓝色、灰色及不同深浅的褐色条纹。具体来说,头部无条纹,耳羽呈蓝黑色,颈背至上体为橄榄褐色,配有黑色条纹;翅膀与尾巴为灰褐色,六根松散的尾羽中距中心两根比外侧羽毛显著更长;脸部、眉线、喉部和胸部呈现鲜艳的天空蓝色,腹部中央为白色,其余部分赤红色;眼色偏深棕色,喙呈现黑色,脚则为淡粉色。相比之下,雌鸟的颜色较雄性平淡许多,主要为橄榄褐色或灰色,缺省蓝色部分,喉部和胸部呈现出淡褐色且界限分明。
【生活习性】
这种鸟最常栖息于未被清理的低矮桉树灌木林,以昆虫为主食,偶尔也可能食用种子,在距地面约半米高的灌木与狼尾草丛中穿梭捕食。除了繁殖期,它们大多生活在家庭群体中,非繁殖季节会形成更大的觅食群。它们通常选择至少15年未曾经历火灾的植被作为栖息地。
【鸣叫特征】
马里帚尾鹩莺的鸣叫声音非常微弱且纤细,具体音调和时长等信息在现有数据中缺乏较为详细的描述。
【繁殖习性】
关于马里帚尾鹩莺的繁殖情况资料有限。已知繁殖季节主要集中在9月至11月,巢为草制环形结构,深藏于狼尾草丛中。每个巢通常含有2至3枚白色底色并带有红褐色斑点的卵,其长度大约13.5至16毫米,宽度为10至12毫米。幼鸟羽毛颜色较为单调,而几周大的雌鸟下方颜色偏淡褐色。
【外型辨识】
马里帚尾鹩莺的主要分布范围集中在澳大利亚东南部,即南澳大利亚州南部的马里地区和维多利亚州西北部,但目前最大的核心种群位于维多利亚州的Murray-Sunset国家公园和Hattah-Kulkyne国家公园区域内。其识别的关键特征在于高耸且纤细的尾羽以及雄鸟特有的天蓝色喉部。
【保护状况】
根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分类,马里帚尾鹩莺的生存状况被列为“濒危”(EN)。该种群数量曾在2008年估计有16,821只,其中92%的个体集中分布在维多利亚州的Murray-Sunset国家公园及其周边森林。
【地理分布】
马里帚尾鹩莺主要分布于澳大利亚东南部,即南澳大利亚州南部的马里地区和维多利亚州西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