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arctic Tern
English name:Antarctic Tern
Scientific name:Sterna vittata
【简介】
南极燕鸥(英文名:Antarctic Tern,学名:Sterna vittata),是鸻形目鸥科燕鸥属的一种鸟类,广泛分布于南极海域及亚南极岛屿。主要摄取小鱼和甲壳类动物为食。繁殖地遍布在南极大陆、亚南极岛屿及南极半岛北部等新近融冰区域。
【外形特征】
南极燕鸥体长约为35至40厘米,翼展74至79厘米,体重约150至180克。繁殖季节时,其头部至颈背呈黑色,上体灰白色,尾羽分裂明显,下体为灰白色,尾羽覆羽白色;嘴和腿均为红色。非繁殖期时,头部黑色减少,仅限于眼后部位,嘴色较暗,下体白色。幼鸟背部斑点黄色,腹部呈黄色,嘴色暗黑,腿色深红。
【生活习性】
南极燕鸥繁殖期一般在11月至12月,根据气候和食物条件有所不同。在悬崖、海滩等地避开花猫、鼠和海狮等掠食者筑巢,繁殖群体通常为5至20对不等,有时会聚集上千对。巢建在岩石、悬崖、土壤、沙地或植被垫上,每只雌鸟会在繁殖期内产1至2枚卵,孵化期为23至25天,雏鸟在27至32天后离巢。南极燕鸥成鸟存活率高,幼鸟在离巢后能够存活的概率约为17年。
【鸣叫特征】
原文中未提及鸣叫特征相关内容。
【外型辨识】
南极燕鸥与其他鸟类如鸡尾酒燕鸥相区分的特征在于,前者体型更壮实且腿部较长。而后者体型更大颜色更淡,且拥有更长更细的喙。
【物种区别】
南极燕鸥与鸡尾酒燕鸥的区别包括:体型和腿部长度不同,以及喙的形状差异。南极燕鸥体型更壮实且腿部较长,而鸡尾酒燕鸥则体型更大颜色更淡,拥有更长更细的喙。
【保护状况】
南极燕鸥在《IUCN红名录》中被列为LC(无危)级别。根据《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法》1999年的规定,该物种已被纳入海洋物种保护计划之中,并进行着全方位保护工作,包括澳大利亚的海鸟恢复计划与联邦行动计划。
【地理分布】
南极燕鸥广泛分布于南极圈内及亚南极和南极岛屿,包括南大西洋、南印度洋、西南太平洋和南极半岛。全球估算数量为13万至14.5万只,其中约11万只为gaini亚种,且部分岛屿上的种群数量较小,如麦克夸里岛的bethunei亚种只有约150只。南极燕鸥主要栖息于岩石岛屿,并常与其他种类的海鸟共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