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CHARADRIIFORMES > Stercorariidae > Stercorarius > Great Skua
Great Skua

Great Skua

English name:Great Skua

Scientific name:Stercorarius skua

【简介】
大贼鸥(学名:Stercorarius skua),也被称为Great Skua,属于鸻形目贼鸥科贼鸥属的一种大型海鸟。在中国,它被记录于台湾岛,被视为偶见的迷鸟。

【外形特征】
成年大贼鸥体型较大,显得较为肥胖,体长可达53至66厘米,翼展则在125至140厘米之间,体重1000至2000克。它们的外形特征突出,最具标志性的是,成年大贼鸥呈现出体背部灰褐色并带条纹,头及头顶黑色,幼鸟则显示为温暖的棕色并有腹部条纹。成年的大贼鸥具有宽阔的佛手掌形翅膀,翼尖和翼下可以看到显眼的白色斑点;尾部短圆,飞行中显示出这些特征。

大贼鸥根据季节会有外形的变化,冬季前后颈羽毛变得更淡,背腹部的褐黄色素物质消失,而幼鸟的羽毛更暗淡,翅膀和背部有明显的窄色边框或亚端斑。

【生活习性】
大贼鸥偏好于开阔的海洋环境,特别是在夏季繁殖期,它们选择有植被的岛屿栖息,远离人类活动频繁的区域;而在迁移和冬季期间,大贼鸥会大量栖息在北半球的海洋上,范围从欧洲到南美洲,也偶见于其他各热带和亚热带海域当中。

【外型辨识】
大贼鸥倾向于成对繁殖,虽然也会保持群居,但每对之间会为了保持领地和食物而发生领地性冲突。每对会占据并守护一个相对固定的区域,雌性和雄性轮流筑巢和孵化,一般每年产两枚蛋,孵化期长达30天左右。幼鸟在出生后1至2天内便能够离巢,50天左右完全独立飞翔。

【繁殖习性】
大贼鸥的繁殖地点主要集中在南北极区周边及邻近地带,包括但不限于冰岛、挪威、苏格兰北部以及俄罗斯北部至新地岛。它们在春季和夏季迁往北方繁殖,并在冬季迁移南下至大西洋、北非洲以及西地中海一带度过。

【物种区别】
大贼鸥共有以下六个区分明显的亚种,各自有着不同的分布和特殊习性:
1. 指名亚种(Skua)体现了物种的典型特征。
2. 南美亚种(Chilensis)栖息范围局限于南美洲海岸。
3. 哈米尔顿亚种(Hamilloni)居住在远南的特里斯坦达克尼亚群岛。
4. 福克兰亚种(Antarctica)特别在福克兰群岛以及阿根廷西南端繁殖。
5. 极地亚种(Lonnbergi)选择在南极圈以及亚南极区域的水域繁殖。
6. 南极亚种(Macormicki)则更多见于南极大陆沿海,冬季时则会栖居于北向的极地水域。

【保护状况】
根据IUCN红色名录分类,目前将大贼鸥列为无危物种(LC,代表"低关注")。

【地理分布】
指名亚种的北半球种群估计为成鸟约16000只,在欧洲仅占据其中的一小部分,总数约为48000只个体。显然,全球大贼鸥的种群分布表现出不同的生态和地理适应特性,其数量稳定但数量上并没有增长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