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stnut-throated Seedeater
English name:Chestnut-throated Seedeater
Scientific name:Sporophila telasco
【简介】
栗喉食籽雀(学名:Sporophila telasco)是雀形目裸鼻雀科下的一个物种。它们分布在南美洲西海岸,从哥伦比亚西南部延伸至智利西北部。特别喜欢农业地带、杂草丛生及草地环境。
【外形特征】
栗喉食籽雀体长约10厘米,体重介于8.4克至10.9克之间。雄性头部呈现中灰色,头顶羽毛基部深栗色,上体灰褐色,背部稍显棕色,冠至肩部有明显的暗色条纹。臀部白色,尾上覆羽灰色,翅膀则为黑色,翼覆羽和三级飞羽灰色,形成模糊的翼带。尾羽黑色,边缘为灰色,最基部白色。喉部至上胸部呈粟色,其他部分几乎全白。雌性上体温暖的棕色,下体白色,胸部有一条淡黄色带,喙粉红色,腿为暗色。幼鸟外观介于成年雄雌之间。
【鸣叫特征】
栗喉食籽雀鸣叫声短促且断续,具有音乐般的颤音,有时在结尾还会加入喷溅声,音质尖锐而丰富,每一声都具有宽广的频率范围和跳跃的节奏。其叫声还包括细小的“无”的声音和“嘻”的声音。
【生活习性】
这种鸟常栖息在灌木区和开阔地带,包括草地上沙漠绿洲山谷、篱笆和小村庄边缘地区,海拔可达1至1000米。它们全年栖息在同一区域,但由于可能有些短途迁徙的情况,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整个物种中。主要食物来源为草籽,觅食时通常在地面或站立草茎上摘取种子。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在厄瓜多尔和秘鲁的雨季,即2月至5月。巢筑于低矮的植物或灌木顶部并以干燥草和茎编织而成。雌性上体温暖的棕色,下体白色,胸部有一条淡黄色带。
【外型辨识】
雄性栗喉食籽雀在繁殖季节展现出明显的栗色喉部斑块,而雌性缺乏这种特征。此外,它们具有体型稍微较小,但拥有粗大的喙部,头部颜色和喉部的粟色斑块指示了与其他同属种类的区别。
【保护状况】
栗喉食籽雀在IUCN红色名录上被列为低危(LC)。在整个分布区域中,它们是比较常见的鸟类,甚至在一些地区数量众多。沙漠地区的农业可能增加了适宜栖息地的范围。然而,种群数量似乎因森林砍伐和土地利用的变化而有所增加,且成为了森林健康状况不理想的指示物种。
【地理分布】
栗喉食籽雀分布在南美洲西海岸,从哥伦比亚西南部延伸至智利西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