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ab Seedeater
English name:Drab Seedeater
Scientific name:Sporophila simplex
【简介】
黄褐食籽雀(Drab Seedeater,学名:Sporophila simplex),属于雀形目裸鼻雀科食籽雀属。得名于其较为朴素的体色,广泛分布于南美洲西部的秘鲁和厄瓜多尔的干旱灌丛以及邻近农田。此鸟以其独特的翼纹和喙色而著称,尤其是繁殖季节时,雄性个体的喙呈现粉红色,而非繁殖季节则近似于黑色。
【外形特征】
黄褐食籽雀体型中等,体长约为11至11.5厘米,圆锥形的喙是其显著特征。繁殖期的雄鸟背部可见灰褐色羽毛,上翼与尾部颜色较深,同时翼中段和大型覆羽的尖端呈现白色,形成了两道狭窄的翼纹,主要飞羽基部为白色,在合拢的翅膀上构成明显的白色斑块,飞行时可见翼条。下半身的颜色为白色,带有淡黄色至灰色调。非繁殖期时,雄鸟和雌鸟外观相似,但雌鸟的背部为棕黄色,腹部几近白色,喉部和胸部接近白色,翼上带有白色翼线,而下翼则带淡黄色,主要飞羽上有明显的淡黄色斑点。喙尖为暗色,下颌呈现橙色角质色。幼鸟羽毛的特征尚未有详细的描述。
【生活习性】
黄褐食籽雀通常单独行动,但在食物丰富的田野,如新播种的草地上,可能会形成松散的群体。它们主要栖息于南美洲西部的干旱灌木丛与邻近农田之中。繁殖期时,雌鸟的羽毛色彩略暖,且喙略小。
【鸣叫特征】
黄褐食籽雀的鸣叫是一系列丰富变化的颤音与嗡嗡声,其鸣唱方式与近似的鹦嘴食籽雀有些相似,但其每句鸣叫中含有更多的音符。其普遍的叫声为上升的“zwee?”。
【繁殖习性】
黄褐食籽雀属于典型的食籽雀属鸣禽,以植物种子为主要食源。成年雄性色彩鲜艳,而成年雌鸟及幼鸟羽毛色调较为相近。这种小型鸣禽主要昼间活跃,通常于林地和灌木丛栖息。
【外型辨识】
黄褐食籽雀的显著特征包括:繁殖期雄性的喙呈现粉红色;非繁殖期则近似黑色;翼中段和大型覆羽尖端呈现白色形成狭窄的翼纹。飞行时可见到这些白色的斑块;主要飞羽基部为白色,构成明显的白色斑块。
【保护状况】
目前,该种鸟类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国际鸟类红皮书,2009年名录(ver 3.1)列为低危(LC)。
【地理分布】
黄褐食籽雀的具体分布于厄瓜多尔西南部的Azuay和Loja省南部,以及秘鲁西部的Marañón河谷,这一地带从La Libertad省向南延伸至Ica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