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PASSERIFORMES > Thraupidae > Sporophila > Dark-throated Seedeater
Dark-throated Seedeater

Dark-throated Seedeater

English name:Dark-throated Seedeater

Scientific name:Sporophila ruficollis

【简介】
黑喉食籽雀(英文名:Dark-throated Seedeater,学名:Sporophila ruficollis),属雀形目裸鼻雀科。其雄性成鸟的灰黑色喉咙,加上橄榄灰色的头盔、黑色脸颊和胸膛,以及温暖的肉桂色腹部是显著特征。这种鸟通常栖息在成熟草地上,靠近水边,特别是在迁徙期间还常结成群体活动。

【外形特征】
黑喉食籽雀体长10-11厘米,体重7-9.7克。雄性繁殖期间羽毛明显艳丽:头颈至背部呈现灰色,背下部和臀部为红褐色或肉桂色,尾部深黑色,在翅膀上还可以看到明显的白色斑点。雌性则呈温暖的橄榄棕色,整体颜色较浅,翅膀和尾部颜色偏暗,两翼有沙色条纹。它们的喙和腿呈深灰色或者黑色。

【鸣叫特征】
黑喉食籽雀的鸣声甜美而轻柔。典型的音响是一连串逐渐下降的哨音,有时在结束处会增加更多复杂音符,通常以2到3个哨音开始,比如模仿为“pheeeh weeo pweeo”或“phee phee feeo pt-pheeo phwit”。其叫声还包括柔和的“tsiew”,“jep”或“tsilew”。

【生活习性】
黑喉食籽雀偏好成熟的草地环境,特别是靠近水源的地区。在非繁殖期,它们常成群结队或与其他种类混杂生活。主要以草籽为食,它们常常簇拥在草茎上进食。

【繁殖习性】
黑喉食籽雀的自然栖息地是干燥灌木丛和季节性湿润或者洪水泛滥的低地草原。繁殖期间,它们通常在地面或灌丛内筑巢,产卵并照顾雏鸟。

【外型辨识】
雄性和雌性黑喉食籽雀的羽毛颜色存在显著差异。雌性较为橄榄棕色,而雄性则具有独特的灰黑色脖子和头部,加上肉桂色的腹部。与其他食籽雀相比,黑喉食籽雀最明显的标识是其特有的白色翼斑。

【保护状况】
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国际鸟类红皮书的2009年名录,该物种被列为近危状态(NT)。

【地理分布】
黑喉食籽雀主要在南美洲东南部地区繁殖,具体包括玻利维亚东南部、巴西西南部至阿根廷东北部和乌拉圭。非繁殖季节其分布范围可以扩大到玻利维亚北部和巴西中部。除此之外,它们也可以在乌拉圭的Quebrada de los Cuervos地方见到踪迹。这种鸟类分布于阿根廷、玻利维亚、巴西、巴拉圭和乌拉圭等国。

【物种区别】
黑喉食籽雀是一种小型鸣禽。鸟喙短粗,呈圆锥形状,与其科属的同类相比,显得格外细长。上下喙边缘外张裹和,只是稍稍内削为楔形,便于处理植物种子。这种二态代表性明显,雄鸟羽毛鲜艳,雌鸟与幼鸟则都是温暖的橄榄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