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PASSERIFORMES > Thraupidae > Sporophila > Parrot-billed Seedeater
Parrot-billed Seedeater

Parrot-billed Seedeater

English name:Parrot-billed Seedeater

Scientific name:Sporophila peruviana

【简介】
鹦嘴食籽雀(学名:Sporophila peruviana),又名Parrot-billed Seedeater,是雀形目裸鼻雀科的一个物种。该物种以其显著的大型喙部而闻名。它们主要栖息在南美洲西部的干燥区域,包括厄瓜多尔西部和秘鲁西部。

【外形特征】
鹦嘴食籽雀是一种相对较小的鸟类,体长约为10.5到12.5厘米之间,平均重量约为12.6克。雄性的鹦嘴食籽雀展示了一个灰白色头部和黑色的喉部,灰白色的头部和黑喉部被白色的颊区隔开,背羽偏灰褐色,尾部灰褐色而有部分中央羽毛为黑色。翅膀的颜色类似于背部,通常会伴有白色条纹,腹部苍白而带有浅黄色。雌性鹦嘴食籽雀则较不那么张扬,浑身覆盖着灰褐色的羽毛,翅膀和尾部也呈现同样的调色,翅膀自然地展时会显露淡色斑块,两道较淡的翼纹清晰可见,腹部偏白,胸部有淡淡的黄褐色晕染。幼体的外观近似雌鸟。

【生活习性】
鹦嘴食籽雀常发出短促、鼻音十足的叫声,雄鸟的叫声通常由2至3个音节构成,如“jew-jew-jew”或“jit-jew-tcheew”。它们习惯居住于田野和灌木丛生的区域。非繁殖季节中,鹦嘴食籽雀倾向于聚集,可形成大群,并偏好干燥的环境,十分善于觅食种子。

【鸣叫特征】
鹦嘴食籽雀常发出短促、鼻音十足的叫声,雄鸟的叫声通常由2至3个音节构成,如“jew-jew-jew”或“jit-jew-tcheew”。

【繁殖习性】
鹦嘴食籽雀的繁殖过程尚未有明确的记载。

【外型辨识】
最大的特征莫过于它的大型鹦鹉状喙部,与同属其他种类相比,鹦嘴食籽雀的喙更为厚实。同时,雄鸟的特性是拥有一圈白色的颊区框架,将其头部和黑喉部分隔开。

【保护状况】
鹦嘴食籽雀属于IUCN名录中低危等级(LC)。

【地理分布】
鹦嘴食籽雀主要在南美洲西部区域活动,包括厄瓜多尔西部和秘鲁西部等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