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PASSERIFORMES > Thraupidae > Sporophila > Marsh Seedeater
Marsh Seedeater

Marsh Seedeater

English name:Marsh Seedeater

Scientific name:Sporophila palustris

【简介】
沼泽食籽雀学名:Sporophila palustris,英文名:Marsh Seedeater。沼泽食籽雀隶属于雀形目、裸鼻雀科、食籽雀属,是一种小型鸣禽。

【外形特征】
沼泽食籽雀体长约10厘米,体重约为7.5至9克。成年雄鸟拥有灰色的头部和背部,下方则呈锈色,白色的脸部至胸部与其形成鲜明对比。雌鸟的外表为橄榄棕色,腹部颜色较淡。雄鸟佩灰白色冠,腰部和臀部呈浓锈色,尾羽边缘带有灰色。异龄的雌鸟与雏鸟相似,体色为暖棕黄色,淡色的脸部与乳白色的腹部构成对比。喙为暗角质色至黑色色泽,腿为黑色。幼鸟的外形特点与雌鸟相似。

【生活习性】
沼泽食籽雀栖居在湿润草地和与湿地毗邻的高大的成熟草丛中,在非繁殖季节偶尔也能在干燥的草地上见到它们的踪迹。它们的栖息海拔从海平面至1100米不等。成熟沼泽食籽雀主要以多种植物种子为食,其中包含Paspalum spp.、Setaria parviflora等。

【鸣叫特征】
雄鸟的鸣声特点为甜美的下降哨音,辅以先升高后来降低的独特音调,“tweeew tri tweew teee tweééoooo twip tweew tweew teee tweééooo twip...”;而雌鸟则更为简单,通常只有“twéeeeeww”。

【繁殖习性】
每年的11月至2月是该物种的繁殖季节。雄鸟会展示颇具特点的舞蹈行为,以颤抖翅膀并将其尾部高举表现。巢筑建于草丛或阔叶草植物丛中,距地面约15-70厘米,巢体由本土的干草穗如Paspalum、Setaria和Briza编织而成。通常每窝产卵数量为2枚。

【外型辨识】
沼泽食籽雀与其他食籽雀的男女个体在外观上有着明显的区分特征,最显著的是雄鸟拥有独特的白色喉咙和胸部,与灰色的头冠和锈色腹部的对比尤为明显。与Entre Ríos食籽雀(S. zelichi)相比,沼泽食籽雀在视觉特点上也有着明显的区别,比如后者拥有完整的白色颈环,背部呈栗色,腹部的锈色相对较深。

【保护状况】
沼泽食籽雀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认定为濒危物种。种群数量受到生境丧失、宠物贸易以及农药利用等因素的影响。尽管在大部分分布区内受到了法律的保护,但一些保护区仍存在非法捕捉的风险。

【地理分布】
沼泽食籽雀主要分布于南美洲的阿根廷东北部、乌拉圭和巴西南部,在繁殖季节结束之后,它们会迁徙到巴西中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