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PASSERIFORMES > Thraupidae > Sporophila > Rusty-collared Seedeater
Rusty-collared Seedeater

Rusty-collared Seedeater

English name:Rusty-collared Seedeater

Scientific name:Sporophila collaris

【简介】
红领食籽雀(Sporophila collaris),学名来自雀形目裸鼻雀科食籽雀属,是一种广泛分布在南美洲中南部和东南部的鸟类。其最显著的特征为雄鸟的头部特征:黑色头部,额头与眼下有白色斑点,带有黑色的胸带,白色的喉部,以及黑色的背部。

【外形特征】
南方亚种的雄鸟翼下和腹部为肉桂色,而北方亚种的腹部为白色。雌鸟则为棕褐色,喉咙为白色,翼上具淡褐色横杠,幼鸟与雌鸟相似。这类鸟体长约12厘米,体重一般在7.5至14克之间。

【鸣叫特征】
红领食籽雀的鸣叫声为一种快速上行下行的颤音,同时混有啾啾声,有时还会模仿其他物种的音调,例如anis(Crotophaga)、elaenias(Elaenia)和tody-flycatchers(Todirostrum)的叫声,以及鼻音的“ghep”或更尖锐的“tchep”声。

【生活习性】
红领食籽雀主要栖息于靠近水源的草地,喜爱植被上停留觅食而不着陆。它们以草籽为主食,偶尔食用昆虫。它们常成对或集结成小群体活动。活动范围主要为季节性湿润的低地草地、沼泽和严重退化的前森林地带。

【繁殖习性】
红领食籽雀的主要栖息地是在光照充足的林地或灌木丛中筑巢栖息,而通常它们会偏爱树上而非地面。

【外型辨识】
与其他裸鼻雀属物种相比,红领食籽雀可通过其独特的黑白配色和腹部颜色(南方亚种肉桂色,北方亚种白色)加以辨识。雌雄之间的羽毛颜色差异明显,雄性较为鲜艳。

【保护状况】
根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分类,红领食籽雀被列为低危物种,但在其他保护名录中,如华盛顿公约(CITES)和《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没有特别提及。

【地理分布】
红领食籽雀主要分布在南美洲的中南部及东南部区域,具体包括阿根廷、玻利维亚、巴西、巴拉圭和乌拉圭。它们在中国也有少量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