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billed Starling
English name:Red-billed Starling
Scientific name:Spodiopsar sericeus
【简介】
丝光椋鸟(学名:Spodiopsar sericeus),亦称为牛屎八哥或丝毛椋鸟,是雀形目椋鸟科中丝光椋鸟属的鸟类。最初被认为是中国特有种,近年来在其分布范围的报道显示该物种也存在于越南。
【外形特征】
丝光椋鸟体长约21至24厘米,体重约65克。雄性丝光椋鸟拥有独特的特征,头部纯白,红嘴尖端偶尔有黑色,并且头部、前额、顶冠和颈背都有披散的长羽毛。背部深灰,腰部略浅,臀部较淡。初级飞羽基部有明显的白斑,小覆羽带白边。尾巴深色而有绿光,腹部和尾下覆羽泛白,虹膜呈蓝绿色,眼周环绕着一圈白色。雌鸟与雄鸟相似,但颜色较暗淡,头部、胸部和下体微带棕色,背部为棕色,带有光泽,翅膀与尾巴亦为棕色。
【鸣叫特征】
丝光椋鸟的鸣叫声尖锐且刺耳,特别在黄昏归巢时尤为明显。
【生活习性】
丝光椋鸟偏好于低海拔的开阔地带,如次生林、农田、道路旁和村落附近。它们的食物主要为昆虫,也包括各类果实和种子。在繁殖季节结束后会集结成大群体迁徙至相应地点过冬,而在繁殖期则分散为小群活动。该品种性情较为胆小,遇人即飞,鸣叫声音响亮。
【繁殖习性】
该鸟类的繁殖期集中在每年的五月到七月。它们通常会成对在树洞、屋顶缝隙或人工巢箱内筑巢。雌雄共同参与营建草巢,并在窝内铺设羽毛和细草。每一窝将产下3至5枚卵,呈淡蓝色光滑无斑,大小约为28.5mm×20.4mm。孵化期平均约13天,并由雌雄鸟共同育雏。
【外型辨识】
成年雄鸟带有醒目的特征易于识别,而雌鸟和亚成鸟因头部颜色较暗需与同类其他物种区分。
【保护状况】
尽管丝光椋鸟种群数量曾在过去较丰富,且分布广泛,但由于环境污染和捕猎行为,其生存状况逐渐恶化。根据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发布的名录,丝光椋鸟被列为国家“三有”保护动物,即对人类有重要经济价值、科学研究价值和有益的野生动物。
【地理分布】
丝光椋鸟主要分布于中国南部及东南部,并且在越南的非繁殖季节里也有发现。该种类常见于四川东部至长江以南地区,直至上海、海南岛、广东、以及台湾的一部分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