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FALCONIFORMES > Falconidae > Spiziapteryx > Spot-winged Falconet
Spot-winged Falconet

Spot-winged Falconet

English name:Spot-winged Falconet

Scientific name:Spiziapteryx circumcincta

【简介】
斑翅花隼(学名:Spiziapteryx circumcincta),属隼科的鸟纲猛禽,仅该属一种物种。体长25至31厘米,体重149至249克。雌性平均比雄性重约8%,其特征包括较短的翼和较长的尾巴,头部呈灰棕色,肩部和翼上有白色斑点,臀部白色。尾巴中央深色,尾羽有白色横纹及尖端。眼虹膜淡黄色,鼻蜡翼色明亮,腿和脚呈黄色或奶油色。

【外形特征】
斑翅花隼腹部配色灰白相间,背部、翅膀以及头部呈现灰褐色,翅膀肩部带有斑点状的白色花纹。眼睛淡黄色、鼻蜡外皮为鲜艳黄色,脚部则呈现出淡黄色到奶油黄色。成鸟与幼鸟羽色相近,顶部长着白色的眉纹延伸至脖子,颧部呈黑色并有细口须。

【生活习性】
斑翅花隼栖息在玻利维亚、巴拉圭、阿根廷中部以及乌拉圭查科地区的草原、林地和灌木丛,偏好带有灌木和稀疏树木的低地环境,海拔主要在100到500米之间。主要食物为昆虫、蜥蜴、小型哺乳动物,如豚鼠以及小型鸟类。属于留鸟,或有部分迁徙记录。繁育季节通常在阿根廷为11月至12月。

【鸣叫特征】
斑翅花隼常筑巢于其他鸟类的巢中,产卵2至4枚。雄鸟会站立在高蓬顶或金属杆上呼唤配偶,发出一种带有哭泣音调的变化渐强鼻音,当巢穴受扰时,会发出类似“克朗克、克朗克、克朗克”等尖锐喉音。

【繁殖习性】
斑翅花隼通常被称为“林中守卫者”,在阿根廷的繁殖时节为11至12月,可能还有二重孵化现象的记录。有时也筑巢在外弃的棕灶鸟巢中。约每隔20天繁殖一次,每次产卵2至4枚。孵化过程的持续时间未明,但幼崽阶段约33天后羽毛完全生长。

【外型辨识】
斑翅花隼腹部配色灰白相间,背部、翅膀以及头部呈现灰褐色,翅膀肩部带有斑点状的白色花纹。眼睛淡黄色、鼻蜡外皮为鲜艳黄色,脚部则呈现出淡黄色到奶油黄色。成鸟与幼鸟羽色相近,顶部长着白色的眉纹延伸至脖子,颧部呈黑色并有细口须。

【保护状况】
斑翅花隼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的无危(LC)状态,以及《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附录Ⅱ和附录Ⅲ》Ⅱ级保护。目前其种群数量被认为稳定。

【地理分布】
斑翅花隼分布于南美洲查科地区,包括玻利维亚东南部、阿根廷中部及东南部,巴拉圭西部和乌拉圭西部。其典型栖息地为稀树草原、林地及灌木丛,偏好草地混合稀疏树木和灌木丛的低海拔环境,分布在海拔750米以下,主要生活于100至500米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