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icket Warbler
English name:Cricket Warbler
Scientific name:Spiloptila clamans
【简介】
蟋蟀鹪莺(学名:Spiloptila clamans)是雀形目扇尾莺科的一种鸟类。这种活泼的小型鸣禽有独特的体型特征和行为习性,主要分布于非洲萨赫勒地带,从毛里塔尼亚南部和塞内加尔北部一直延伸到南苏丹和北厄立特里亚。
【外形特征】
蟋蟀鹪莺的体长约为9-10厘米,体重6-8克。最引人注目的特征是它十二根长度渐增的尾羽,基部深棕色且渐变状排列,顶端有白色尖端。雄鸟头部有黑白相间的羽毛,眉纹、颊部和颈背呈现出淡灰色,逐渐过渡到肉桂色的背部。翅膀为棕色,边缘带有粉红,内侧次级飞羽边缘为土黄色。尾羽也是棕色,顶端宽大白色,中部有更深的棕色带。喉部和下体颜色为奶油色至淡黄褐色。雌鸟与雄鸟类似,但冠部标记较轻,尾稍短。
【鸣叫特征】
蟋蟀鹪莺的鸣叫特征独特且类型多样,包括高音略带吱吱声的哨音,表现为‘peeep peeep peeep’或‘pip-pip-pip-pip’。叫声的节奏和重复率变化较大,从每秒1-2音节的长时间鸣叫到每秒5-10音节的快速急促鸣叫。伴侣之间也会有二重唱,而警报声则较为硬朗,类似于‘zrt zrt’。
【生活习性】
该物种主要栖息在干燥和半干旱的萨赫勒地区的草原及荆棘灌木丛中,特别是金合欢的灌木丛。平时以昆虫为食,活动时尾巴会连续摆动。它们可能全年定居,但在萨赫勒北部边缘则可能是部分迁徙性鸟类。
【繁殖习性】
蟋蟀鹪莺的繁殖期一般在6月至12月,但也可能在其他时间,这与当地的降雨有关。繁殖时可能是单配偶制,独居,领地性。巢穴是一种深杯状结构,由草和其他植被制成,并用植物绒毛和羽毛衬里,在灌木或草丛中离地面2米以内。每窝通常产2-4枚蛋,孵化和育雏期尚不完全清楚。这种鸟的巢常因自然火灾或牲畜踩踏而受到破坏,并可能被白眉金鹃或白腹金鹃作为寄生巢使用。
【外型辨识】
蟋蟀鹪莺与其他扇尾莺科物种最明显的区别在于其独特的渐变长尾羽和头部及背部特定的色彩组合。雄鸟的灰色颈背和渐白渐黑的冠纹也用于辨别。
【保护状况】
蟋蟀鹪莺目前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归为无危物种(LC)。这种鸟在当地较为普遍,但在某些地区属于罕见种类。
【地理分布】
这种鸟类广泛分布在非洲萨赫勒地带,自毛里塔尼亚南部和塞内加尔北部至南苏丹北部和北厄立特里亚。最近一项在西撒哈拉Oued Jenna附近的繁殖记录表明了其生活范围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