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le-throated Wren-Babbler
English name:Pale-throated Wren-Babbler
Scientific name:Spelaeornis kinneari
【简介】
淡喉鹩鹛(学名:Spelaeornis kinneari),又称长尾鹩鹛淡喉亚种,属于雀形目、画眉科、鹩鹛属的鸟类。在2008年,经过分类上的修订,IUCN将其确认为独立物种。该鸟种分布于越南北部与中国广西南部及云南东南部。
【外形特征】
淡喉鹩鹛体长约11至12厘米,体型小巧。整体为棕褐色,外观呈现鳞片状的斑纹。头部侧边为暗褐色,带有模糊的黑色眼周围斑点。雄性个体的喉咙为白色,雌性的喉咙则为较浅的棕色。下体较深,呈现黑色的鳞状斑纹。腹部中部为灰色,胸侧与胁部为青铜棕色。雌鸟体型略小,部分个体的喉咙和下巴呈淡黄色,腹面的白色尖端形成了更明显的图案。
【鸣叫特征】
其独特的歌声由两种颤音组成,间隔重复,并在结尾时逐渐减慢。第一种声音像“chwi’i’i’witchu-wit”,第二种声音为“churrrrr’r’r-r-rt-rt-yut-yut-yut-yut”。在歌曲的末尾,尾音变得更加分散和饱满,与灰腹鹩鹛显著不同。
【生活习性】
淡喉鹩鹛栖息于常绿阔叶林的下层,偏好过熟林地,活动在接近地面的密生灌木丛中。主要觅食小型无脊椎动物。在中国广西,它们出现在1400至1600米的高度。
【外型辨识】
要辨别淡喉鹩鹛与灰腹鹩鹛,应观察其嘴角线及面部侧边更明显的黑色髭纹。此外还应注意淡喉鹩鹛更洁净的白色下巴和喉咙以及更深色的下体。
【保护状况】
淡喉鹩鹛被IUCN列为一个易危种(VU)。在中国,该种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地理分布】
在中国,该物种首次记录于2002年5月广西Cenwanglaoshan自然保护区。其地理范围包括越南北部与中国广西、云南东南部及附近的地区。除了广西西南部及西北部、云南东南部,曾在重庆四面山也有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