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ANSERIFORMES > Anatidae > Spatula > Northern Shoveler
Northern Shoveler

Northern Shoveler

English name:Northern Shoveler

Scientific name:Spatula clypeata

【简介】
琵嘴鸭(Spatula clypeata),又名琵琶嘴鸭、铲土鸭或杯凿,属于雁形目鸭科匙嘴鸭属。该物种比绿头鸭略小,最显著特征是巨大的勺形喙。

【外形特征】
雄鸟在繁殖季头部呈现深绿色且带有金属光泽,胸部为白色,两侧和腹部则显现栗色;雌鸟整体呈黄褐色,翼上覆羽蓝灰色。成年雄性长约50厘米,重550至800克;雌鸟长度约45厘米,体重400至600克。雄鸟的虹膜为明亮黄色,雌鸟和幼鸟呈棕色或黄棕色。

【生活习性】
琵嘴鸭偏好开放的湿地环境,包括植被覆盖的沼泽地带,其主要觅食方法是通过在水中过滤小动植物进行捕食。在冬季,这种鸭子迁徙至南欧、印度次大陆、东南亚、中美洲、加勒比海、以及南美洲北部等更温暖的地区,夏季则返回北美洲北部、欧亚大陆北部进行繁殖。它们会选择湿地内的较浅水域聚群活动,最常在营养丰富的泥泞水域中利用其特大形喙边游边滤水觅食,也常成对或小型群体活动,并具有较强的警觉性和迁徙行为。

【鸣叫特征】
雄鸟的鸣声沉闷,类似咔嗒声;雌鸟叫声与绿头鸭类似,发出比较尖锐的呱呱响声。

【繁殖习性】
繁殖期通常为每年的4月中旬至4月末,雄鸭在迁徙时就会形成配对。通常营巢选址在含水源类型湿地附近的地上草丛中,巢较为简陋,常使用天然凹坑稍加整理即成,内部填充稻草和草叶,有时会在孵化期内加入羽毛增强保温和隐蔽性。每窝大约有7-13枚卵,平均产10枚,孵化期持续22-28天,期间由雌鸭单独孵化。稚鸭出生后具有独立觅食能力,雌鸭在幼鸟孵化后的不久即会带领幼鸟离开巢穴,学习觅食和游泳技能。雄鸭有时会在配偶孵化期间参与周围环境的卫护工作,但通常不直接参与孵化过程。

【外型辨识】
与同为鸭科的绿头鸭、针尾鸭等相比,琵琶嘴鸭的显著特征在于巨大勺形喙及蓝灰色翼上覆羽。

【保护状况】
根据IUCN于2019年的评估,琵嘴鸭被列为无危(LC)。全球种群数量稳定,但近年来,由于狩猎和栖息地减少,数量有所波动。1960年代以来,种群数量达到了数百万,这可能得益于有利的栖息条件。

【地理分布】
该物种广泛分布于北半球各地,主要有以下栖息和分布区域:
- **繁殖地**:分布于北美洲、西伯利亚、蒙古、英国、欧洲大陆、及中国新疆西部、北部,在部分地区还可见其分布。
- **越冬地**:迁徙期间,琵嘴鸭会从繁殖地南下至美国南部、中东、非洲北部、东南亚等地区。
- **中国境内**:主要繁殖于中国的东北和西北,越冬时常往南迁徙至长江以南等省份。

琵嘴鸭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和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