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PASSERIFORMES > Sittidae > Sitta > Sulphur-billed Nuthatch
Sulphur-billed Nuthatch

Sulphur-billed Nuthatch

English name:Sulphur-billed Nuthatch

Scientific name:Sitta oenochlamys

【简介】
黄嘴䴓(学名:Sitta oenochlamys)是一种特有种,主要分布于菲律宾群岛(除民都洛、巴拉望和苏禄群岛)。它们适合生活于松林、常绿林及其边缘地带,高度可达2600米,在较高海拔地区较为常见。

【外形特征】
黄嘴䴓的体长约12.5厘米,体重约16.3至16.4克。雄鸟具有深黑前额和蓝紫色背部略带淡紫;颈背和上覆羽呈葡萄酒色,下覆羽和肩羽透出淡黄色;尾羽中央部分为蓝灰色,外侧部分为黑色且边缘为蓝色;面部和耳羽为淡芋紫蓝色,颈侧为淡紫色带橙色;下体呈现橙肉色,腹侧为淡紫色。雌鸟与雄鸟很相似,但眼纹较淡或缺失,下体为更深的橙色。幼鸟较橙色,可能缺少颈背部的淡斑。

【生活习性】
这种鸟活跃于森林树冠层,主要是树干和靠近树干的树枝,搜寻昆虫和蜘蛛等食物。它们喜欢探索松动的树皮、苔藓和寄生植物,并常以单个、成对或小群体出现,有时会多达20只,通常加入混合物种群觅食。

【鸣叫特征】
黄嘴䴓发出尖锐的下降短鸣、急促的断音及明显的“chit”声,常常会有更清澈的铃声“sit”。它们的声音还包括独特而高的“snii”或“sneer”,像玩具吱吱作响的声音。快速的“t-r-r-r-r-r-it”颤音常与“sit”系列叫声结合,类似于绒额䴓。

【繁殖习性】
黄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