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ffron Finch
English name:Saffron Finch
Scientific name:Sicalis flaveola
【简介】
橙黄雀鹀(学名:Sicalis flaveola),属于雀形目裸鼻雀科黄雀鹀属的鸟类。广泛分布于南美洲的低地,尤其是亚马逊盆地以外的开放和半开放环境。常见于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秘鲁、巴西、玻利维亚、巴拉圭、乌拉圭、阿根廷北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等地。已成功引入夏威夷、巴拿马、波多黎各等地区。
【外形特征】
橙黄雀鹀体型中等,雄鸟体长13.5至15厘米,体重12至23.4克。体形小巧,翅膀较短,尾羽圆而紧凑,喙相对较大。雄鸟头部为黄色,前额与前冠呈现明亮的橙色,背部略带绿色并带有隐约的条纹,腹部为柠檬黄色无花纹,翅膀边缘有绿色光泽,尾羽为暗色带有宽黄边。雌鸟颜色较淡,头部橙色较少,腹部条纹较多。幼鸟头灰,眼睛下方的一条线呈暗色,上体带有褐色与暗纹,下体为灰色并带有轻微的纹路,胸腹部为黄色。不同亚种间存在色彩上的细微差异。
【鸣叫特征】
橙黄雀鹀鸣唱生动且悦耳。其鸣叫声中有明显的音符间隔,通常呈现出悠扬的口哨声,包含有 "zwhit, cheew, tzuup, peepa pew, tuup" 等音调。叫声多变且始终保持悦耳的音质,偶尔夹杂着尖锐的音符,但总保持快乐的基调。典型叫声为上升的“whip”声音,以及短促的“tuup”声。
【生活习性】
这类鸟喜欢栖息在干燥森林、草原、荆棘灌丛、沼泽边缘、公园内及农业区等半开阔地带。它们通常在地面觅食,食谱主要以种子为主,也包括一些小型的无脊椎动物。它们最高可达玻利维亚干山间谷地的2000米,但主要分布在海拔1000米以下。生活方式为定居型。
【繁殖习性】
繁殖时节从委内瑞拉的5月至11月,特立尼达岛的4月至1月,东部与南部("pelzelni群")的10月至2月不等。有时甚至在玻利维亚可能要等到稍晚一些时候才开始。雄鸟通常会在显眼的树枝或电线杆上唱歌进行求偶。筑巢时,鸟巢呈半球形状,由干草制成,内部填充柔软的材料。巢常见在棕榈叶、洞穴、管道、屋顶或巢箱中,甚至利用黄拟鹂或棕灶鸟的旧巢。每窝产2至4枚,底色为奶油白,带有紫色或棕色的斑点。幼鸟可能受到紫辉牛鹂的寄生。
【外型辨识】
雄性的橙黄色与橙色前额使其与其他黄色雀科鸟类区别开来,除了可能只有橙额黄雀鹀一致之外。由于与雄性相比雌性颜色较暗淡,识别雌性较为困难。但比如在“pelzelni”亚种中,雌性可能呈现橄榄褐色并带有一些深重的条纹,这有助于辨别性别。
【保护状况】
橙黄雀鹀被列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国际鸟类红皮书中的低危(LC)等级。
【地理分布】
橙黄雀鹀分布广泛,不仅限于南美北部、中西部、东南部和中南部,还包括阿根廷、阿鲁巴、玻利维亚、巴西、开曼群岛、智利、哥伦比亚、厄瓜多尔、法属圭亚那、圭亚那、荷属安的列斯群岛、巴拿马、巴拉圭、秘鲁、波多黎各、苏里南、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乌拉圭、委内瑞拉和古巴等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