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PASSERIFORMES > Muscicapidae > Sheppardia > Grey-winged Robin-Chat
Grey-winged Robin-Chat

Grey-winged Robin-Chat

English name:Grey-winged Robin-Chat

Scientific name:Sheppardia polioptera

【简介】
灰翅歌䳭首次由Anton Reichenow于1892年描述。学名Sheppardia polioptera,属于雀形目、鹟科、阿卡拉鸲属。

【外形特征】
灰翅歌䳭的体长约14至15厘米,体重15至23克。面部冠羽呈板岩灰色渐变为橄榄棕色的披肩,翅膀较暗,边缘呈橄榄棕色,臀部更偏红褐色,尾部呈均匀的红褐色,这种均匀的颜色与其尾部无暗色中央条纹是它区别于其他歌䳭种类的特征之一。此外,它的眼上方有一条窄而垂直的白色眉纹,延伸至眼后,眼周环绕着一条宽黑线。从喙到眼再到耳羽区域有明显称特征。下巴至颈部侧面、腹部为红橙色,向腹股沟方向颜色渐淡。喙部为黑色,腿为灰棕色。其雌雄两性类似,但雌鸟的冠羽有时带橄榄色。幼鸟面部、冠羽和翼覆羽尖端呈红褐色,缺乏眉纹。

【鸣叫特征】
灰翅歌䳭的鸣叫音调高于其他Cossypha属的鸟类,由一系列快速而复杂的短语构成,包含持续的哨音。在其鸣叫中,它还能模仿其他鸟类的声音,尤其是鸽子、杜鹃、翠鸟、卷尾、织布鸟、鵙、莺、鹎、鹟和鸫。当受到惊吓时,灰翅歌䳭会发出"kwick-kwiick kwick-kwick-kwick"的鸣叫声,焦虑时会发出柔和的"chut"声,而接触时常发出哨音"tii-taa-tu-tu-twiiii",其中前三个音节较为轻弱。

【生活习性】
灰翅歌䳭常生活在低地和山脚下的常绿森林中,有着明显的标志栖息于河流边和画廊森林,以及稀树草原中的森林斑块。觅食地点通常在地面上,也偶尔会沿溪流活动或在中层和下层树冠活动。主要以昆虫为食,包括甲虫、蚂蚁、蝽象、蛾类、毛虫、寄生蜂、摇蚊、直翅目昆虫,以及其他少量动物如蝎子和蜘蛛。

【繁殖习性】
灰翅歌䳭的繁殖季节在不同地方有所不同。在利比里亚,繁殖季为1月,幼鸟于3月份离巢;在尼日利亚,繁殖状态被发现于6月份;在刚果民主共和国,筑巢时间为9月至10月;在乌干达和赞比亚,幼鸟的发现时间分别为8月至9月和9月至11月。巢穴呈杯状,主要由苔藓构成,并会用草、植物茎或黑色植物纤维进行内衬。巢穴的选址多样,例如在赞比亚的巢穴位于沙土岸堤的小凹陷处,深20至30厘米,高度在0.5至1米之间;在科特迪瓦的巢穴则建在距地面50厘米的树干裂缝中。每次产卵数量在2至3枚之间,其中包括橄榄棕色到绿松石色、呈斑点或纯色的卵。

【外型辨识】
灰翅歌䳭与阿卡拉鸲极为类似,主要区别在于灰翅歌䳭拥有一条白色的眉纹,且西部种群的冠羽为黑色,而东部种群则为灰色冠羽。

【保护状况】
根据IUCN红色名录的标准,灰翅歌䳭被列为LC,即无危级别。

【地理分布】
灰翅歌䳭广泛分布在西非和中非的一些国家,包括安哥拉、布隆迪、喀麦隆、中非共和国、刚果民主共和国、科特迪瓦、几内亚、肯尼亚、利比里亚、尼日利亚、卢旺达、塞拉利昂、南苏丹、坦桑尼亚、乌干达和赞比亚等地。它自然栖息的环境特点包括亚热带或热带的湿润低地或山区的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