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ok-billed Bulbul
English name:Hook-billed Bulbul
Scientific name:Setornis criniger
【简介】
钩嘴鹎(英文名:Hook-billed Bulbul,学名:Setornis criniger)属于雀形目鹎科,是印尼及周边地区的一种特有种鸟类。其显著特征之一是长而弯曲的银色喙。
绿鹦嘴鹎(Hypsipetes vizianagariensis),又称青翠鸟、青冠雀,属于雀形目鹎科鹦嘴鹎属。体长约20厘米,体重约45克。特征明显包括短厚灰黄的喙部,上嘴向下弯曲似鹦鹉。
【外形特征】
钩嘴鹎:体型约为20厘米,体重介于26至35克。全身羽毛呈现丰富的棕色,并从胸部的偏白过渡到腹部的淡黄色。白色眉纹也是一大亮点,颊部为黑色,耳羽淡灰棕色。其尾巴长而微微圆形,尾部外侧有明显的白色尖端。下腹部至两胁部呈明显的灰色,虹膜为深棕色,喙及腿均为黑色。
绿鹦嘴鹎:体长约20厘米,体重约45克。特征明显包括短厚灰黄的喙部,上嘴向下弯曲似鹦鹉,额基部为石板灰色,上体尾部以橄榄绿为主,胸部拥有一个半圆形的白环。
【生活习性】
钩嘴鹎:通常单独或在小群体中活动,主要栖息于森林的中层和下层,尤其在婆罗洲的低地森林、废弃橡胶种植园以及特定生态交错带中较为常见。天敌小规模地进食各种果实,如小型浆果,并在必要时捕捉小甲虫、蜻蜓、蚂蚁和蜘蛛等。
绿鹦嘴鹎:常见于平原树林、山地灌丛,甚至山间河谷的树丛中。偏好成群活动,亦可见成对或单独行动的情况。
【鸣叫特征】
钩嘴鹎:鸣叫声呈现出一系列尖锐责备声,如‘jyaw, jyaw’声和快速干燥的咔哒声。
绿鹦嘴鹎:具有婉转清脆的叫声。
【繁殖习性】
钩嘴鹎:该鸟在婆罗洲8月曾出现带食的个体,而5月则观察到刚出巢的幼鸟。9月有记录观察到繁殖行为,但具体的繁殖细节尚不清楚。
绿鹦嘴鹎:繁殖期在5月至6月间。巢筑于树丛枝条处,材质包括树枝和草茎,能够容纳2-4枚或多至6枚的卵。每枚卵呈灰白色或浅黄色,带有稀散红褐或淡紫斑点。孵化期通常约为12-14天。
【外型辨识】
钩嘴鹎:通过其特有的面部图案、强大的长而弯曲的喙及白色眉纹来区别钩嘴鹎。与Borneo和Sumatra的类似物种相比,其独特之处在于弯曲的喙。
绿鹦嘴鹎:食物以野果及草籽为主,并且其鸣叫声动听悦耳,在国内被列为笼养举办鸣禽。尽管如此,绿鹦嘴鹎人工繁殖相对困难,需要进一步研究专业知识等加以探讨。
【保护状况】
钩嘴鹎:根据IUCN的评估,钩嘴鹎被列为易危物种(IUCN:VU)。
绿鹦嘴鹎:暂无特别保护状况说明。
【地理分布】
钩嘴鹎:主要分布在印尼苏门答腊岛、邦加岛(东部)、婆罗洲等地区。在婆罗洲,尤其是在Tanjung Puting国家公园常见该鸟。
绿鹦嘴鹎:广泛分布于我国河南、陕西、甘肃及长江流域南部各省以南的大陆地区,西至四川、云南,东至沿海各省市,栖息地涵盖丰富多样的自然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