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rge-billed Scrubwren
English name:Large-billed Scrubwren
Scientific name:Sericornis magnirostra
【简介】
巨嘴丝刺莺(学名:Sericornis magnirostra),别名Large-billed Scrubwren,属于雀形目、细嘴莺科、丝刺莺属的鸟类。它是小型灰色鸟类,头部为暗红色,长且稍翘起的黑色喙非常醒目,粉色的长腿也显眼,具备独特的偏白色眼圈。该种分布于澳大利亚东岸的雨林及湿润桉林区域,偏好生长在热带雨林和湿润硬叶林的灌木丛里。
【外形特征】
巨嘴丝刺莺长约11.5至13厘米,重约10克。其头呈深红棕色,眼睛清晰可见地深陷在淡色的面部,喙长而微翘,呈深黑色。背部分为颈前部分的浅灰棕色和颈后部的橄榄色光泽,喉咙为淡黄白色;腹部为灰白色,尾部则为淡淡的赤褐色。
【鸣叫特征】
通常,该鸟处于静默状态,但会在特定时刻发出“s-cheer s-cheer”或“chwip-chwip”响亮而清脆的声音,或是觅食时发出的“sip-sip”声用以指示领地或吸引配偶。
【生活习性】
栖息于森林中低至中层,其主要以在树干及树枝上觅食昆虫,如蜘蛛、蚂蚁、黄蜂、甲虫和鳞翅目幼虫等。由于它很少飞至地面,通常更常见于北方分布的区域。
【繁殖习性】
巨嘴丝刺莺的繁殖季节主要在7月至翌年1月,主要集中于11月和12月。它们的巢穴通常由粗糙的材料构成,包括树皮、草和苔藓,内部亦有柔软的羽毛填充,放置于藤蔓或树蕨枝叶间作为民用区。每次产卵3至4枚,蛋壳尺寸约为19×15毫米,呈现白色的哑光到淡紫褐色,较大的一端具有细小斑点。确切的孵化期未详,但从出壳到独立需约13天时间。然而,巢穴可能遭遇扇尾杜鹃或栗胸杜鹃的寄生性孵化。
【外型辨识】
巨嘴丝刺莺清晰明显的特征在于拥有比其他细嘴莺科鸟类更大较长的喙,使之更适应其自然栖息环境,并能有效获取食物资源。
【保护状况】
列入IUCN红色名录中的保护级别为“无危”(LC),反映了该种类具有较稳定的种群密度和栖息地。
【地理分布】
栖息范围大跨度地覆盖了澳大利亚东部从昆士兰州的库克敦北部延伸至维多利亚州丹德农山脉和墨尔本附近的金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