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nnel-billed Cuckoo
English name:Channel-billed Cuckoo
Scientific name:Scythrops novaehollandiae
【简介】
沟嘴鹃(学名:Scythrops novaehollandiae),是鹃形目、杜鹃科的特有物种,也是目前世界最大的寄生性鸟类和体型最大的杜鹃类。在澳大利亚及其周边诸岛广泛分布。
【外形特征】
沟嘴鹃体长56至70厘米,翼展88至107厘米,体重从560到935克不等。其体羽主要为轻淡的灰色,腹部更显淡色并带有细微的条纹;翅膀和尾巴较为深色,尾羽边缘为黑色并带有白色尖端。喙部巨大且双色,其底部为灰色,顶部则稻草色,雌雄个体的喙部在成熟过程中有所差异,例如雌鸟的喙更小,腹部更为淡色,条纹也更为显著。眼睛周围有一圈红色的皮肤。
【生活习性】
沟嘴鹃栖息在树冠部,主要以果实为食,尤其是无花果,同时也会捕食竹节虫、甲虫和蝗虫等昆虫。该种通常清晨最为活跃,上午会发出处处鸣叫,模拟为响亮的、重复的“gaak”音及快速的高音滴答声。
【繁殖习性】
沟嘴鹃在澳大利亚北部为2月至6月,在东南部分为10月至11月,在昆士兰州则在10月至次年1月之间进行繁殖。雄性沟嘴鹃会在交配前向雌性展示大型的昆虫作为礼物,并进行交配。该种为典型的寄生性繁殖鸟类,利用包括乌鸦、卷尾莺、澳洲钟鹊和鹊鹩等不同种类的鸟作为寄主,将其单枚幼卵(卵呈白色且带有红褐色斑点,直径约为48毫米×32毫米)产于这些鸟的巢中。
【外型辨识】
沟嘴鹃没有巨大的喙和独特的飞行姿势,在跨洋迁徙时飞翔姿态尤为突出,呈十字形轮廓,这与其他大型鹃类有显著的区别。该物种属于无危物种,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其分类为无危状态。在地理分布上,沟嘴鹃分布于太平洋诸岛屿,除澳洲和新西兰地区,还包括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爪哇岛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地区。
【保护状况】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沟嘴鹃分类为无危状态。
【地理分布】
沟嘴鹃广泛分布于澳大利亚北部、东部部分地区、华莱西亚及俾斯麦群岛东部。在其澳洲分布区域,沟嘴鹃的迁徙情况为:在北部驻留时长为10月至次年4月,在昆士兰州则罕见,仅有在北卡佩约克半岛北回归线上或托雷斯海峡地区有越冬记录。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全年可观察到该物种,但不确定是否在那里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