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pay Tapaculo
English name:Ampay Tapaculo
Scientific name:Scytalopus whitneyi
【简介】
安派山窜鸟(学名:Scytalopus whitneyi)是雀形目窜鸟科塞特窜鸟属的一种鸟类,主要分布于秘鲁南部东安第斯山脉的阿亚库乔和阿普里马克地区的山区森林和灌木丛中。该物种依赖于Polylepis incana森林、开阔灌木丛和草丛生境。
【外形特征】
安派山窜鸟成鸟长约10至11厘米,体重在14.2至16克之间。雄鸟上体为深灰褐色,脸部颜色较深,顶部有一抹较浅的灰色区域形成眉纹;喉咙稍显亮色,翼羽和尾部有棕色至赭石色斑点,两胁有赭石色和暗色条纹。雌鸟上体颜色较淡,为暗红棕色,背部和臀部有黑色条纹;喉咙和胸部颜色较雄鸟浅,腹下部为黄褐色,尾部的条纹比雄鸟更明显。
【生活习性】
安派山窜鸟栖息于高海拔森林和灌木丛中。它们主要以地面活动为主,在苔藓、岩石和草丛间移动以及在近地面树枝上跳跃寻找小昆虫为食。活动范围广泛,包括苔藓、根部、岩石和草丛等各类地形。
【鸣叫特征】
安派山窜鸟有独特的鸣叫声,主要歌声是单一重复音符“chip”,每秒约1.5至2.2次,可持续90秒以上;次要歌声是一种规律重复的“churr”声,每秒约2次,最长可达60秒。叫声还包括警告声和雏鸟乞食声。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的具体时间尚不明确,但已知巢穴内部可发现较大的雏鸟。繁殖时会在巨石场的岩石裂缝深处,距离地面约1米高的位置建造巢穴。雄鸟每隔2至3分钟带入昆虫喂养雏鸟,并在三月底的采集活动中展示其不同的繁殖状态。
【外型辨识】
该物种区别于其他同属山脉窜鸟的特点在于整体颜色的深暗度,例如较暗的灰褐色体羽、较暗的赭石色条纹以及颈背部密集的窄直条纹。相较于花冠窜鸟、维尔窜鸟和蓬那窜鸟,这些特征体现更强的物种差异。
【保护状况】
安派山窜鸟的保护状态未予正式评估(IUCN:NE)。在Bosque Ampay自然保护区中较为常见,在该保护区内的栖息地虽然受到放牧和焚烧的威胁,但量级相对较小。
【地理分布】
安派山窜鸟分布在秘鲁南部东安第斯山脉的阿亚库乔和阿普里马克地区。在阿亚库乔主要栖息于3,500至4,200米之间的灌木丛和草丛地带;而在阿普里马克则主要出现在10,000至15,000英尺(3,150至4,500米)的高山森林和灌木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