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usquea Tapaculo
English name:Chusquea Tapaculo
Scientific name:Scytalopus parkeri
【简介】
丘斯窜鸟(学名:Scytalopus parkeri),归属于雀形目、窜鸟科、塞特窜鸟属的鸟类。分布于南美洲,主要包括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巴拉圭、巴西、智利、阿根廷、乌拉圭以及马尔维纳斯群岛(也称福克兰群岛)。
【外形特征】
丘斯窜鸟体型中等,翼长,尾部呈棕色。两性鸟体形态相似,雌鸟较雄鸟略小。上体为暗灰色,下体较淡。背部、臀部、尾及部分飞羽棕色,臀部颜色最为明显。腹部偶尔带有银色羽尖,白至褐色。两胁及下尾覆羽呈现淡黄色至肉桂色,通常带有黑褐色条纹。亚成鸟的翼覆羽和飞羽边缘为棕色,尾羽暗色并有淡色的亚端斑。幼鸟毛色由棕至淡黄色,并带有带状或网状黑色条纹,下体较深,有浅色斑。
【鸣叫特征】
丘斯窜鸟鸣叫时会发出一系列快速的三音节音符,音速较快。该叫声有助于识别这一物种。
【生活习性】
丘斯窜鸟分布在海拔2250至3350米的高海拔地区,偏好在密集的Chusquea竹林和湿润森林的底层植被中栖息。主要以地面和低矮竹丛中的节肢动物为食。
【繁殖习性】
丘斯窜鸟巢穴通常由苔藓构建,形状为穹顶状,常常置于天然的土洞中。一次产2枚白色的蛋,由双亲共同筑巢与育雏。
【外型辨识】
与长尾窜鸟相比,丘斯窜鸟的尾巴较短,棕而非深黑,两胁上的条纹也不那么明显。雌鸟与斯氏窜鸟之间的区别难以辨认,而羽毛颜色更偏灰色的其他类似物种还包括帕拉窜鸟和黑窜鸟,二者均具有较长的翅膀以及12枚尾羽。
【保护状况】
丘斯窜鸟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收录于2009版鸟类红色名录中,评估等级为无危(LC)。
【地理分布】
在厄瓜多尔南部至秘鲁北部地区内,丘斯窜鸟主要栖息在东安第斯山脉及Chilla山脉附近的Chusquea竹林和相邻湿润山地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