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CHARADRIIFORMES > Scolopacidae > Scolopax > Bukidnon Woodcock
Bukidnon Woodcock

Bukidnon Woodcock

English name:Bukidnon Woodcock

Scientific name:Scolopax bukidnonensis

【简介】
菲律宾丘鹬(学名:Scolopax bukidnonensis),又名Bukidnon Woodcock,是鸻形目丘鹬科丘鹬属的一种鸟类。

【外形特征】
菲律宾丘鹬体长约30至33厘米,重193至310克。其上部羽毛丰富,呈砖红色并有黑色条纹和点斑,头顶有一条宽广的黑色斑纹。下部颜色较淡,呈淡黄色,带有暗色斑点。眼睛位于头部较高位置,且靠后;喙细长而尖端柔软,便于提取地下无脊椎动物。面部为浅黄色,眼上方有一行显著的黑色条纹,至眼后延伸;前额和前冠主要为浅橄榄棕色;背部、肩羽及小翼着有暗棕色并点缀着淡黄色;胸部为肉桂黄色,两旁有暗棕色条纹;飞羽上出现淡黄色缺口。其虹膜为深棕色,喙为灰角质色,腿和脚为灰色。

【生活习性】
菲律宾丘鹬生活在900至2760米的山地森林,主要活动范围在1260至1650米之间。它们每天在夜间活跃,午后休息于密林的地面,主要以蚯蚓为食。吕宋岛上的主要栖息地为苔藓云雾林,棉兰老岛上的则是在基坦格拉特山的蕨类和灌木丛。在卡亚延岛,其记录之地为低地环境。

【鸣叫特征】
该鸟类在飞行展示期间会发出响亮而独特的坚硬金属颤音,间续加入较低的声音。这种声音表现出季节性,即使该地区繁殖季节较长,行为也有所不同。

【繁殖习性】
繁殖资料较稀缺,但推测的活动时间是自九月开始。雌鸟每窝产卵两个,巢穴是一个轻微下凹的结构,用死草、活草和蕨类植物覆盖。雄鸟会在黎明和日落时在森林上空进行飞行展示,而孵化期的具体时间尚无信息。雄鸟负责筑巢和孵化,雏鸟预计外表与棕丘鹬相近,并具有胸部上的大白色斑块。

【外型辨识】
菲律宾丘鹬以头部的黑色条纹和眼纹,以及独特的背部条纹和斑点等特征区别于其他鸟类。其特殊叫声为重要的辨识标志。

【保护状况】
IUCN将菲律宾丘鹬列为无危物种。

【地理分布】
这种鸟类存于菲律宾的吕宋岛和棉兰老岛的山区森林中,可能广泛分布于菲的山区。具体栖息地包括棉兰老岛的五个山区和吕宋岛的四个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