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PASSERIFORMES > Furnariidae > Sclerurus > Short-billed Leaftosser
Short-billed Leaftosser

Short-billed Leaftosser

English name:Short-billed Leaftosser

Scientific name:Sclerurus rufigularis

【简介】
短嘴硬尾雀(学名:Sclerurus rufigularis)属于雀形目灶鸟科硬尾雀属。该物种是亚马逊雨林中的一种小型热带森林地面鸟类。

【外形特征】
短嘴硬尾雀体形健壮,全长约15至16厘米,体重在19至25克之间。两性相似,头部呈暗棕色,有时可见浅色眉纹;冠部为暗红棕色,背部深红棕色,臀部和上尾覆羽是栗棕色,翅膀为暗红棕色,尾巴烟灰色带有微红棕色色调。喉咙和脸颊为暗橙红色,上胸有淡淡的条纹,胸部颜色更深,腹部则呈红棕色。虹膜颜色为暗灰棕色,上喙黑色或灰色,下喙为双色,腿和脚的颜色为黑色、棕色或灰色。幼鸟的臀部颜色更深且偏棕,其他特征与成鸟相似。

【生活习性】
短嘴硬尾雀一年四季都居住在亚马逊雨林地带的低地热带常绿森林中。它们主要在地面上觅食,通过翻叶、跳跃于落叶堆中寻找昆虫等食物,比如蜘蛛、昆虫卵壳、蚂蚁、甲虫幼虫和成年甲虫以及有翅白蚁。

【鸣叫特征】
短嘴硬尾雀的鸣声由一串连续的高音快速音符组成,先下降再上升且节奏逐渐加快,随后变平稳缓慢。叫声被描述为“suip”或极高音的“siew siew”。

【繁殖习性】
关于该鸟种的繁殖生态知之甚少,据推测其筑巢习性可能类似于硬尾雀属的其他物种,筑巢于洞穴中。

【外型辨识】
短嘴硬尾雀和南美硬尾雀外观相似,但由于其喙部较短,胸部与腹部的颜色更均匀红色,这些特征使其能与后者区分。观察时,应注意这两点。

【保护状况】
IUCN将其列为无危(LC)物种。

【地理分布】
短嘴硬尾雀主要分布在南美洲的亚马逊雨林区域,包括北部的玻利维亚、巴西、哥伦比亚、厄瓜多尔、法属圭亚那、圭亚那、秘鲁、苏里南和委内瑞拉等地。它们活动于从近海平面至较高海拔的开阔地带,如巴西的500米、哥伦比亚的1800米处,以及厄瓜多尔的300米地区,但一般栖息于890—1010米的区域,通常是山地的热带雨林中。

【生活习性】
短嘴硬尾雀常出现在林间空旷草地、山谷间的开阔河流岸或潮湿的沼泽地带。它们常常长时间站在孤立的树木顶端,时不时会飞起来捕捉空中飞过的昆虫。飞翔时缓慢,尾部形成的“盘状尾”在空中飘荡,形成绳状舞动,有时还会做翻滚动作捕食。其鸣声悦耳,旋律多变,同时也能模仿其他鸟的叫声。

【食性】
短嘴硬尾雀主要以昆虫为食,尤其是蝗虫和蚱蜢等,偶尔也会吃些植物的花蕊与浆果。它们通常会从较高的树枝上观察周围,一旦发现猎物,便迅速飞过去捕获并返回原处进食。

【分布范围】
南美洲是短嘴硬尾雀的地盘,涉及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巴拉圭、巴西、智利、阿根廷、乌拉圭以及马尔维纳斯群岛等众多国家及地区,主要栖息于热带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