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osbeak Starling
English name:Grosbeak Starling
Scientific name:Scissirostrum dubium
【简介】
雀嘴八哥(学名:Scissirostrum dubium),属于雀形目椋鸟科,是唯一的单型种。该种广泛分布于印度尼西亚的苏拉威西岛及其周边岛屿,如Bangka、Lembeh、Togian Islands、Butung以及Banggai Islands(Peleng、Banggai)。
【外形特征】
成鸟体长约20厘米,体重约50克。拥有深灰色的体羽,翅膀和尾部颜色更深。其最为显著的特征是硕大的浅色喙和灰黑色的身体,臀部带有红色或橙色斑点。此外,眼睛呈深褐色,喙和腿为橙黄色。幼鸟具有鼠棕色的体色,臀部、上尾覆羽和侧翼有红色或橙色的羽毛尖端,但其喙较细且比成鸟淡,腿色为粉色。
【生活习性】
雀嘴八哥栖息于低地和山丘地区,偏好开阔的林地和森林边缘,尤其偏爱高大的枯树和洞穴。这些鸟类常见于轻度开发环境,如种植园,而较少出现在原始森林和次生林中。其活动范围从海平面到1000米,偶尔可达1100米,居民鸟,偶尔因觅食进行局部移动。
【鸣叫特征】
雀嘴八哥鸣叫频繁,通常发出“chirup”声,具有一定的群体性。它们分别在求偶和飞行时产生不同的鸣叫声音。求偶时,其鸣叫声音从咯咯声开始,然后转变为响亮的哨音;而飞行中则发出清脆的“chiruip”声,以及鼻音的喋喋不休和重复的高音“swee”。
【繁殖习性】
繁殖记录从五月开始。一夫一妻制,群居繁殖,巢穴数量可达数百。它们利用啄木鸟的方法在超过30厘米直径的枯树主干中凿洞。巢内垫有草和叶子,用于繁殖和夜宿。每窝产2枚浅蓝色带棕色斑点或带深棕色斑块的蛋。孵化期为13-14天,雏鸟由双亲通过反哺喂养,巢期为21-23天。野外成鸟每巢通常只育成一只幼鸟。
【外型辨识】
雀嘴八哥和其他椋鸟相比最显著的区别在于其异常硕大的喙和臀部鲜红色或橙色标记,由此显著地区别于其他椋鸟种类。
【保护状况】
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估,雀嘴八哥被列为无危物种(LC)。其数量较多,且常见于多个保护区,如Dumoga Bone国家公园。尽管分布广泛,部分地区的栖息地丧失导致了局部种群的衰退。
【地理分布】
雀嘴八哥主要分布于华莱士区,包括印度尼西亚的苏拉威西岛、努沙登加拉群岛、西南群岛、摩鹿加群岛(马鲁古群岛)、东帝汶等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