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PASSERIFORMES > Muscicapidae > Saxicola > Whinchat
Whinchat

Whinchat

English name:Whinchat

Scientific name:Saxicola rubetra

【简介】
草原石䳭(Whinchat,学名:Saxicola rubetra)是雀形目鹟科石䳭属的鸟类。它具有醒目的白色眉纹、暗色脸颊及橙色胸羽,分布广泛,繁殖于欧洲至西伯利亚西部及蒙古西北部,冬季则迁徙至非洲西部、中部和东北部。

【外形特征】
雄鸟在繁殖季节时具有黑色脸罩,几乎被白色眉纹完全包裹,橙色的喉咙和胸部,以及小白色翼斑。雌鸟较淡,面部为棕色,胸部带淡色,具有淡色眉纹和颈侧线。与雄鸟相比,雌鸟的翼斑较小或缺失。简而言之,草原石䳭的结构较为瘦长,翅膀尖端较长。

【生活习性】
草原石䳭偏爱于开阔的草地或具有粗糙植被及小灌木丛的地区。饮食主要是昆虫和小型无脊椎动物,通常由高处的住所俯冲而下觅食。在这两季间重要的停歇点包括撒哈拉沙漠和地中海海岸线。

【鸣叫特征】
草原石䳭的鸣叫声为 "hue-tac-tac",其中 "tac" 的声音柔和,不似欧亚石䳭般刺耳。雄鸟的歌唱声音为口哨式的,包含柔软的口哨音、裂声及更多的粗糙声音。这些叫声主要用于鸟儿之间的联系或警报。

【繁殖习性】
该鸟类的繁殖期在每年的4月底至5月初。鸟巢由雌鸟独立构建于地面,以密集低矮的植被遮藏。每窝产卵数量为4-7枚,孵化大约需要11-14天。雏鸟在10-14天后离开巢穴,且在17-19天后才具备飞行能力,继续依赖父母喂养直至两周后为止。

【外型辨识】
与欧亚石䳭相比,草原石䳭拥有更多的白色眉纹和白色腹部。同时,相较于西伯利亚石䳭(Saxicola maura),其背部颜色一致,而后者有着明显的淡橙色臀部。

【保护状况】
IUCN评级为LC(无危)。

【地理分布】
草原石䳭在繁殖期主要集中于欧洲至西伯利亚中部及蒙古西北部,但在冬季则迁移至非洲的西部、中部和东北部。在英国,它在植物种类丰富且坡度较大的区域内较为常见;而越冬于尼日利亚的鸟类来自广阔的欧洲大陆,体现了高度的种群混合。

【特别记录】
在2019年的大印度鸟类探险SEEK2019中,草原石䳭在钱巴尔国家公园首次被记录于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