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PASSERIFORMES > Muscicapidae > Saxicola > White-browed Bush Chat
White-browed Bush Chat

White-browed Bush Chat

English name:White-browed Bush Chat

Scientific name:Saxicola macrorhynchus

【简介】
中文学名:大嘴石䳭
英文名:White-browed Bush Chat
学名:Saxicola macrorhynchus
分类:雀形目,鹟科,石䳭属

该物种是旧世界鹟类的一份子,并以地质学家兼探险家Ferdinand Stoliczka的名字来纪念。由于农业集约化及人类入侵导致其数量大幅减少,大嘴石䳭已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易危物种。其主分布区主要位于印度西北部和巴基斯坦东部的半干旱地带。

【外形特征】
这是一种相对体型较小但具有显著特征的小型鸟类。雄鸟上身呈现深黑色,脸部深色调,下巴为白色且具有一条显著的眼眉线。繁殖期间,雄鸟的颜色更加深沉且对比更加鲜明。雌鸟一般为棕色,下方体色较浅,眼眉线淡色,背部布有轻微条纹。两者均展示出独特的“鼓胸侧滚”行为,尤其用于觅食。

【鸣叫特征】
大嘴石䳭的鸣叫声低沉且悠扬,具有“twitch-chhe chee chee”发音特点。在冬季的末段,其低沉的歌声被认为是次级鸣唱。而日常叫声则包括柔和的“chit-chit”和沉闷的“prupp prupp”。

【生活习性】
这种鸟类主要栖息于干燥的灌木丛地带,以各类昆虫,特别是甲虫、蚂蚁和飞行昆虫为食。它们时常在较低岩地的疏树梢或是草茎上觅食,也可见从电报线上到地面捕食昆虫的情景。在较寒冷的气候下,觅食行为多集中在地面进行。

【繁殖习性】
关于大嘴石䳭的繁殖数据并未详尽提供。

【外型辨识】
雄鸟的头部至背部呈现深黑,淡白色眉毛,头部和脸部为深黑,下体为白色并有淡色斑点出现在胸部和两侧。雌鸟的脸部和背部颜色较淡,无白色存在翅膀和尾部。幼鸟类似于雌鸟,但呈浅棕调。胸部有暗色斑点。

【物种区别】
目前没有关于大嘴石䳭与其他种类的区别介绍。

【保护状况】
IUCN认定其保护状况为VU(易危)。该物种的全球愈熟个体数量评估不会超过10,000个个体。其所面临的最大威胁包括农业灌溉导致的栖息地消失及过度放牧。

【地理分布】
主要栖息在印度西北部的古老拉贾斯坦邦和古吉拉特邦,并存在一些季节性的迁徙记录。它们曾在阿富汗南部、巴基斯坦北部和印度西北部广泛存在,但现今已相对少见。与Ranthambore自然保护区和古吉拉特邦更广泛的分布集中区域的紧密保护措施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