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Bird Index - IOC15.1
Home > GRUIFORMES > Sarothruridae > Sarothrura > White-winged Flufftail
White-winged Flufftail

White-winged Flufftail

English name:White-winged Flufftail

Scientific name:Sarothrura ayresi

【简介】
白翅侏秧鸡(英文名:White-winged Flufftail,学名:Sarothrura ayresi)是鹤形目侏秧鸡科侏秧鸡属的一种鸟类,仅分布在非洲的高海拔湿地地区。

【外形特征】
体型较小,体长约为14至16厘米。雄性有栗色的头冠和尾巴,雌雄均有独特的白色翼斑。腹部呈白色,背部为暗色,翅膀上的次级飞羽有白色的斑纹。性成熟的个体在其翼上覆羽上展示出白色斑点,雌鸟背部更倾斜为棕色。

【生活习性】
主要栖息于高海拔的季节性湿地,这些地方通常被密集的莎草覆盖,并且浅水区为其提供了适宜的生活环境。它们主要以水生昆虫、谷粒种子和植物碎片为食,也捕捉蚯蚓、淡水甲壳类和陆地昆虫。白翅侏秧鸡在清晨和傍晚最为活跃。

【鸣叫特征】
其鸣叫声低沉且较短促,重复频率约每秒一次,通常持续约3分钟,可能呈现异步二重唱的形式,后续第二只鸟的声音相对更高。此外,它们还会发出深沉的哞哞声和更高音的短促呼叫声。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大约从六月持续到九月,正逢雨季。它们在植被密集的地方筑巢,利用编织的活莎草和草构成巢,内部覆盖有干草和莎草。一次产卵4至5枚白色蛋,孵化由雌雄共同承担。

【外型辨识】
在飞行时翼上的白色斑纹以及其尾部的栗色和黑色条纹是白翅侏秧鸡最显著的区别。幼鸟看上去与成鸟相似,但羽毛有细微差异。

【保护状况】
IUCN红色名录中,白翅侏秧鸡已被列为CR(极危)种类,这意味着它们的生存状况岌岌可危。威胁主要来源于栖息地丧失,包括过度放牧、莎草收割以及湿地排水。

【地理分布】
白翅侏秧鸡分布在埃塞俄比亚的高地湿地、津巴布韦和南非东部。在埃塞俄比亚的部分湿地,包括苏卢塔、伯加以及比拉查地区,至今还有它们的记录。在南非,杜尔斯特朗和瓦克斯特鲁姆湿地处亦有少量发现踪迹。如今,该物种在赞比亚也出现过踪迹,但总体而言,其分布范围已大大缩小,数量极其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