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nob-billed Duck
English name:Knob-billed Duck
Scientific name:Sarkidiornis melanotos
【地理分布】
广泛分布于撒哈拉以南非洲、马达加斯加、南亚(斯里兰卡和印度)、东南亚(泰国和中南半岛建筑物附近)及南美洲东北部,甚至偶见于中国福建。该物种模式产地在斯里兰卡。
【外形特征】
瘤鸭属大型鸭类,体型较绿头鸭大,体长在64至79厘米之间,体重雄鸟可达1300至2610克,雌鸟则为1230至2325克。雄鸭的嘴基部有膨大的黑色瘤状物,头颈白色并带紫色金属光泽的黑斑点,上体和次级飞羽有蓝绿色光泽。雌鸟嘴顶部没有瘤状突起,整体体型较小,分界明显。
【生活习性】
它们生活在淡水湿地,包含森林附近湖泊、河水和沼泽。常成群结队进行活动,有的甚至形成50到上百只的大群体。主要以植物种子、昆虫及其他水生动物为食,偶尔也会在陆地上觅食。
【繁殖习性】
繁殖期与雨季相关,在东南亚通常在6月至9月间,每窝产卵数量介于8至12颗,通常从6月到9月孵化,孵化期30天。雌鸟负责孵化,幼鸟的覆盖物具有独特的颜色和灰色斑点,面部呈现淡黄色,嘴巴和不足一岁翅膀的颜色为灰色。
【外型辨识】
瘤鸭可通过其瘤状突起嘴部进行识别,相较于其他品种体型更大,且羽毛上的阴影也较为丰富。在亚洲地区,雌鸟可能与较小的棉小雁混淆,需特别注意区分。
【保护状况】
2016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将其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LC)。同时,它们也被列为《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的保护物种,限制出口及贸易。